JOURNAL OF PATHOLOGY: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方法发现一种新型端粒生物学疾病相关胃炎

2023-12-12 Jenny Ou MedSci原创

这种由WES驱动的综合方法有望确定其他未特征的胃肠道炎症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单基因炎症性肠病样病理学的范畴外,整个外显子组测序(WES)尚未被用作揭示不明原因的严重炎症性胃损伤病因的辅助技术。WES的病理发现可以通过外科病理学家可用的其他方法进行验证。2023年11月22日发表在JOURNAL OF PATHOLOGY对文章,使用这种方法,确定了两个无关患者中先前未描述的持续性异常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疾病机制。

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在两名不相关的患者中发现了不寻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生物学。胃活检以不寻常的胃炎模式、持续致密炎症、氧粘膜顶叶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丢失以及中性粘膜的保留而闻名。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端粒病基因(POT1和DCLRE1B)中存在致病变异。对其中一名患者的克隆性测试显示了TCR基因重排进化克隆性的证据。两名患者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干细胞/祖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这似乎是导致粘膜萎缩的发展的原因。

左侧面板:(A和B)患者#1和(C和D)患者#2:具有代表性的内窥镜图像显示胃心脏、基底和身体粘膜的弥漫性严重结节性、易碎性和罕见的侵蚀性病变

此前没有报告过端粒病环境中异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干细胞/祖细胞的丢失表明,端粒功能障碍环境中的干细胞/祖细胞衰竭可能是这种不寻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的可能机制。结果突出表明,需要密切监测这些胃病变,特别是它们的肿瘤潜力。这种由WES驱动的综合方法有望确定其他未特征的胃肠道炎症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综上所述,在这里,尽管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但还是在两种不寻常的严重胃三氮中发现了POT1和DCLRE1B(别名符号APOLLO)的病原体变异,这些气体被认为具有未知的病因不明。与其他导致端粒长度缩短的端粒复杂基因不同,这些基因分别与长端粒长度和正常端粒长度有关。

关于POT1和DCLRE1B基因参与丝变病的数据最近才出现,建议将这些基因纳入癌症风险易感多基因小组测试以及端粒生物学功能障碍的遗传测试中。正如所观察到的,受影响的个人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短端粒综合征三合会,特别是在成年人中,最近有人提议使用“端粒生物学障碍(TBD)”而不是“短端粒综合征”来解决此类矛盾。

原始出处

Setia, N., del Gaudio, D., Kandikatla, P., Arndt, K., Tjota, M., Wang, P., Segal, J., Alikhan, M. and Hart, J. (2023), A novel telomere biology disease-associated gastritis identified through a whole exome sequencing-driven approach. J Pathol Clin Res. https://doi.org/10.1002/cjp2.349

作者:Jenny O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可以诊断近三成的临床疾病

贝勒医学院分子和人类遗传学儿科学系、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和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曾经报道称,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现几个关键的突变基因,包括TNK2和TNR有稀有突变。在12个家系中,这两个基因有9个突变位点。这项研究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提供依据。实际上,贝勒医学院分子和人类遗传学、儿科学教授James R. Lupski博士对大量疾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心脏性猝死,Con

Nat genet:外显子测序发现肺癌新突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来自于两种最常见肺癌类型的1144个基因组分析谱: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这项研究的高度统计显著性,可让研究人员能够识别影响几个蛋白质(负责细胞中的信号)的新型驱动突变。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统计方法,来区分驱动突变和所谓的过客突变(passenger mutations),这些突变发生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但不会引发肿瘤生长。总的来说,科学家们在肺腺癌中发现了38个

JCEM :人类ROBO1基因突变可诱发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PSIS) 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多垂体激素缺乏性疾病。发病 机 制 尚 不 完 全 清楚,目前多认为与围生期创伤、窒息史有关;也有发病遗传学假说认为与胚胎发育障碍有关,致病基因仍然没有明确。

Blood:乙肝病毒感染可增加B细胞淋巴瘤患病风险,并可恶化其预后

中心点:合并HBV感染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鲜明的临床特点。基因组和转录本分析证实在HBV相关性DLBCLs中存在特定的突变靶点和肿瘤发生途径。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在仍是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某些地方的流行病,仍是这些地区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HBV感染是患肝细胞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BV感染还可能会增加几种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Weicheng Ren

NEJM:外显子测序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研究认为,外显子测序对慢性肾病的确诊率不到10%

JAMA:外显子测序显示脑瘫患儿中,超过三成是由于致病突变导致的

成年脑瘫患者中,致病性突变导致脑瘫的患者比例为10.5%,而脑瘫患儿中,这一比例高达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