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哲思|詹启敏:科学和艺术 在山麓分手 在山顶会合

2018-04-13 詹启敏 医师报

科学和艺术既有各自独立的发展轨迹和完整的结构体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惊人的共性。科学和艺术可以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更加需要科学与艺术的互补和融合,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感性,科学的冷静和艺术的热情,科学的严肃和艺术的活泼,科学的钻研和艺术的开放,将拓宽我们的视野,开放我们的思维,增进科学和艺术的创新活力。

科学和艺术既有各自独立的发展轨迹和完整的结构体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惊人的共性。科学和艺术可以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更加需要科学与艺术的互补和融合,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感性,科学的冷静和艺术的热情,科学的严肃和艺术的活泼,科学的钻研和艺术的开放,将拓宽我们的视野,开放我们的思维,增进科学和艺术的创新活力。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科学与艺术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能够同时用两者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为我们正确和客观阐释自然奥秘,形象地展示自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能够产生新的思想和知识,并且能够完美展示这些知识和成果。科学家可以通过艺术来触动科学的灵感,而艺术家的独特匠心也是科学精神的完美诠释。

有人把科学和艺术比喻为人类社会的两条平行线。即使是这样,我个人认为科学和艺术就是形成轨道的两根铁轨,只有她俩的完美组合才能承载人类社会这列高铁奔向理想的远方。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科学和艺术都没有国界,但多数科学家和艺术家心里都有强大的民族责任感,以及为自己国家和民族奉献的意愿。这正是广大中国科学家和艺术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国家昌盛和人民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时代精神!

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越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会合。”客观上,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

科学和艺术在巅峰握手!

作者:詹启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梅斯报道:第二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暨Science专刊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6年12月23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二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暨Science专刊发布会隆重召开。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分别任分会主席。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Science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

Hepatology:詹启敏院士揭示肝癌形成相关LncRNA

LncRNAs的表达失调,已经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被发现过,这表明它们可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HULC(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基因是首先在肝细胞癌(HCC)中被表征的。然而,HULC的详细机制仍不清楚。12月27日在国际肝脏病学权威期刊《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复旦

Science精准医学在中国:詹启敏院士撰文论述中国精准医学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医学史表明,技术的进步是控制传染病、开发临床治疗新方法以及在非传染病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作为医疗的基石,技术创新在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及改善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响应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治疗管理策略以及发现用于个性化治疗的新型药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技术的进步

“院士男神”詹启敏谈健康产业 未来15年,机会都在这里!

 还有10天,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一年的日子。2016年4月19日,詹启敏接棒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任北大医学部主任。在北医学生心中,他是新晋男神;在患者眼中,他是看得了疑难杂症的医生;在投资人和企业家眼中,他是能预判未来医学发展的意见领袖。 4月8日,由“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主办、《中国县域卫生》作为媒体支持的“共创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詹启敏院士:没有大数据 我国医疗制度可能成为空话

“如今中国个别医生还很难接受大数据、信息学的概念……”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说,“如果没有成功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做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詹启敏的此番表态,恰逢又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的诞生。专委会成立 助力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4月8日,旨在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事业的发展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评估和保障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在北京成立

詹启敏:精准医学与北大医学

在国家“精准医学”发展的战略中,北大医学部有何优势、劣势?听听詹启敏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