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如何治 预测淋巴转移是关键

2019-06-07 霍志斌 健康报医生频道

日前,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的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上,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霍志斌主任、李华博士受邀进行3项胃癌相关研究成果壁报和口头汇报交流。作为唯一的来自中国地市级医院的受邀团队,他们的研究有何过人之处?为此,我们邀请霍志斌主任做介绍。 一般而言,早期胃癌可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根治。但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也增加了患者的组织创伤和并发症发生。


日前,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的第13届国际癌大会上,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肠肿瘤外科霍志斌主任、李华博士受邀进行3项胃癌相关研究成果壁报和口头汇报交流。作为唯一的来自中国地市级医院的受邀团队,他们的研究有何过人之处?为此,我们邀请霍志斌主任做介绍。

一般而言,早期胃癌可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根治。但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也增加了患者的组织创伤和并发症发生。

早期胃癌治疗方式仍有争议

内镜技术不仅能使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6%~99%,同时还具有患者依从性较好,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等优点,已经越来越被临床广泛接受。

目前,常用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主要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D由EMR发展而来,是为了避免EMR在肿瘤浸润和面积大小方面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ESD的单通道内镜可实现对深达固有肌层的病变部位进行一次性整体切除,同时还可提供准确病理分期,以尽量减少后期复发。

然而,有学者认为,因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转移率较高,传统的胃癌根治术是必要的。但由于约96%实施了胃癌根治术的未分化型早期黏膜内癌患者最后都被证实不存在淋巴转移,因此对这部分患者来说,进行胃癌根治术又可能是过度的。

预测淋巴结转移可协助临床决策

对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应先确定淋巴结转移风险,再确定哪部分患者可进行ESD治疗而非传统根治术,就可以避免对这部分患者的过度治疗。

笔者所在团队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通过Meta分析,证明其有相同的效果;其次,通过回顾性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发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大小;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数学模型方程评分,该种评分可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和低危组;最后通过前瞻性临床验证研究证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术前可通过临床检查评估肿瘤直径大小和癌浸润深度,但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则需要通过ESD术后送病理学组织检查才能明确。当肿瘤直径≤2厘米,仍然有一定的淋巴结转移风险,ESD术后标本还是应送病理以明确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癌浸润深度这三个预测因素经过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方程评分后,评分≤34分为淋巴结转移低危的患者,提示ESD切除足够,长期随访即可;>34分则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应追加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在ESD操作过程中,临床医生还需要加强与病理科的合作。因为只有基于正确的病理结果,临床医生才能给出精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惠及患者。在早期胃癌治疗方面,多学科合作模式是趋势,对于疾病的诊疗有重大的意义。

(文/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  霍志斌)

作者:霍志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GCA主席季加孚教授报告全球胃癌治疗新进展,梁寒教授现场带您透视东西方视角

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 2019)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搭建沟通的桥梁”,在布拉格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的“Building bridges I – Connecting East and West”专场,国际大咖汇聚一堂,探讨当前胃癌领域现状。作为中国胃癌领域的领军专家,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梁寒教授全程关注了此专场传递的胃癌最新进展,并在现场撰文与读者分享。 全球

免疫治疗或成为晚期转移性胃癌治疗重要选择

近期,2019年CSCO指南发布大会在南京召开。结合最新的研究证据,多个瘤种指南与时俱进,进行了更新,对临床实践意义重大。尤其是近一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得到推荐。新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PD-1单抗免疫治疗的推荐级别提升,由晚期胃癌三线治疗Ⅲ级推荐改为Ⅱ级推荐,成为今年的更新亮点。免疫治疗将成为晚期胃癌后线治疗的重要选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止会引起胃癌!

说起幽门螺旋杆菌,似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它有所了解,都说它是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直接凶手,但真的是仅仅如此吗?现实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可恶”一些。人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除了可以定植在胃黏膜内、导致胃部疾病外,还可以定植在口腔和肠道黏膜中,导致口腔及肠道疾病。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但是其中的机制尚

JAMA:中国科学家首次为微创胃癌治疗提供“中国模式”

5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李国新作为通讯作者发布了胃癌微创手术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供了腹腔镜微创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揭示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确切的远期疗效与显著的微创获益。

Ⅱ/Ⅲ期胃癌患者D2切除术后更佳辅助治疗方案探索

全球肿瘤学者期待已久的年度肿瘤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芝加哥召开。今年的主题为“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在本次ASCO年会上,消化道肿瘤领域将迎来多项肿瘤领域的重磅研究,一项D2切除术后胃癌辅助治疗方案探索的ARTIST2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帕博丽珠单抗单药治疗部分胃癌患者数据公布

近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开, 公布了多项重磅研究数据,包括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