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Gastroenterology: 肽353抗体可作为小儿克罗恩氏病的诊断标志物

2020-05-0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据报道,各种血清学标志物,例如抗糖蛋白2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在克罗恩氏病中可用于诊断。目前,有人提出,针对克罗恩氏病肽353(一种新提出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抗体在日本成年人中比抗酵母菌更有用。

背景: 据报道,各种血清学标志物,例如抗糖蛋白2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在克罗恩氏病中可用于诊断。目前,有人提出,针对克罗恩氏病肽353(一种新提出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抗体在日本成年人中比抗酵母菌更有用。因此,本项研究旨在在儿童患者中进行相关验证。

方法: 研究人员在日本的12个儿科中心收集了17岁以下的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其他肠道疾病或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了3种血清标志物。

结果: 入选受试者为367名,其中包括120名克罗恩氏病,148名溃疡性结肠炎,56名其他肠道疾病和43名健康受试者。在克罗恩氏病中,抗克罗恩氏病肽353,抗糖蛋白2和抗酵母菌浓度(中位数为2.25、3.0和8.9 U/mL)显着高于溃疡性结肠炎(分别为1.1、1.9和3.4;P <0.001),其他肠道疾病(1.1、1.85和2.95;P <0.001)和健康对照组(1.1、1.7和2.8;P <0.001)。在95%的特异性下,抗克罗恩氏病肽(45.0%)的敏感性显着高于抗糖蛋白2(30.8%; P <0.05)或抗酵母菌的敏感性(26.7%;P <0.01)。

结论: 与其他2种标记相比,抗克罗恩氏病多肽353被证明对日本儿童克罗恩氏病的诊断更有用。 

原始出处:

Tatsuki Mizuochi. Et al. Antibodies to Crohn’s disease peptide 353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Japan. J Gastroenterology.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银屑病并发克罗恩病

患者男, 53 岁。四肢红斑及鳞屑 3 年余,加重 20 d。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散在红斑,其上覆有鳞屑, 冬重夏轻,无自觉症状,无脓疱、关节肿痛及发热,未出 现过全身皮肤潮红和脱屑等

AP&T:克罗恩病成人和儿童患者早期生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克罗恩病(CD)的临床疗效。本项研究旨在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荟萃分析,以评估早期生物制剂对CD治疗的影响。

DCR: 克罗恩病肠切除吻合术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克罗恩病患者术后易发生腹内感染性并发症,会大幅增加医疗开支和延长住院时间,本项研究旨在探究肠道切除和克罗恩病原发性吻合术后腹内脓毒症并发症的预测模型。

DCR: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结肠切除后行回肠造口还是回结肠吻合术差异的因素分析

对于克罗恩病结肠炎,究竟采用全结肠结肠切除术并伴有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术还是需要行永久性回肠造口术的危险因素仍然知之甚少,尤其是在生物治疗的时代。

Clin Gastroenterology H: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停止美沙拉嗪治疗而使用生物治疗不会增加不良结局的风险

克罗恩病(CD)患者停止美沙拉嗪治疗而转向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药物治疗效果如何,目前知之甚少。

Clin Gastroenterology H:炎性肠病患者出院后60天内急性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患有炎症性肠病(IBD)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很高。本项研究评估了IBD患者中与再次入院出现VTE的时机和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