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丙磺舒在治疗高龄痛风患者中心血管发生风险更小

2018-02-27 MedSci MedSci原创

痛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评估痛风患者接受的两者不同药物治疗(丙磺舒和别嘌呤醇)在心血管方面的安全性。本研究纳入了2008年至2013年年龄≥65岁服用丙磺舒或别嘌呤醇治疗的痛风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心梗和卒中的复合住院治疗,次要终点事件是心梗、卒中、冠脉血运重建、心衰和死亡。最终,共纳入分析了9722名接受丙磺舒治疗的患者,29166名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的患者,平均年

痛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评估痛风患者接受的两者不同药物治疗(丙磺舒和别嘌呤醇)在心血管方面的安全性。

本研究纳入了2008年至2013年年龄≥65岁服用丙磺舒或别嘌呤醇治疗的痛风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心梗和卒中的复合住院治疗,次要终点事件是心梗、卒中、冠脉血运重建、心衰和死亡。最终,共纳入分析了9722名接受丙磺舒治疗的患者,29166名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是76 ± 7岁,男性占54%。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每100人年在丙磺舒治疗组中为2.36,在别嘌呤醇治疗组中是2.83,危险比(HR)是0.8(95% Cl: 0.69-0.93)。此外,与别嘌呤醇治疗组相比,丙磺舒可以降低心梗、卒中、心衰和死亡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高龄痛风患者的药物治疗中,丙磺舒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要更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造血细胞的突变会恶化心衰的预后

近期研究表明,白血病相关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无性克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突变的淋巴细胞会在血液中积累。这些体细胞突变相关的造血细胞在老年人中更常见,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造血细胞中Tet2基因突变对心衰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主动脉结扎引起的后负荷诱导小鼠产生心衰,竞争性骨髓移植有Tet2缺陷的细胞来模拟TET2突变的造血细胞,另外,建立特异性在骨

JAHA:心血管低风险人群24小时中心脉压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分析!

由此可见。24小时中心脉压能改善心血管低风险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测。

Heart:二叶主动脉瓣患者的冠脉解剖更多元化

在二叶主动脉瓣(BAV)患者中,冠脉的解剖往往变异较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BAV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冠脉表型。本研究对84例死于BAV伴复杂CHD的患者进行尸检,对其冠脉的开口和位置进行检查,并与BAV的形态进行关联。结果发现,有23%的患者有高位右冠脉(RCA),有37%的患者有高位左冠脉(LCA),尤其在左心发育不良和流出道畸形患者中最为常见。在左心发育不良患者中,高位LCA(

Heart:半乳凝素-3可预测先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半乳凝素-3是心衰患者危险分层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半乳凝素-3与成年先心病(ACH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了2011年-2013年602名ACHD患者,并对其血浆半乳凝素-3水平进行了检测,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脏介入治疗。最终,共检测了591名(98%)患者的半乳凝素-3水平,平均年龄33岁,男性占58%,纽约心功能

JACC:心脏磁共振在非梗阻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在非梗阻性冠心病(NOCAD)心绞痛患者中,确定冠脉微血管功能不良(CMD)至关重要,且难度较高。心脏磁共振(CMR)可以较准确地评估心肌的灌注状态,并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梗阻性冠心病。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CMR在NOCAD心绞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纳入了50名心绞痛患者(65 ± 9岁)和2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对其进行腺苷负荷心脏磁共振检查,以评估左室功能、诱导性心肌缺血和梗塞情况。在接下来

JACC: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远期生存率要高于非体外循环

我们在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时,常常忽视了两者远期疗效的差异,目前尚缺乏两者术后5年的疗效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体外循坏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远期效果做一个荟萃分析。本研究对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心梗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卒中发生率和血运重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最终共纳入分析了来自6个临床研究的8145名患者,死亡率在体外循环组是12.3%,在非体外循环组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