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磁性石墨纳米胶囊无痛检测幽门螺杆菌

2017-06-16 cailingrui MedSci原创

报道了一项来自湖南大学的研究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利用稳定的磁性石墨纳米胶囊(MGNs),来实现原位定向核磁共振成像(MRI),从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与多种疾病的成因有关。尽管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由于胃粘膜的强酸性和其酶环境,目前为止无痛、快速的幽门螺杆菌原位检测依然是个很大的挑战。

在此,Nature Commun报道了一项来自湖南大学的研究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利用稳定的磁性石墨纳米胶囊(MGNs),来实现原位定向核磁共振成像(MRI),从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外层石墨烯图层有效保护了磁芯免受胃中强酸环境腐蚀,保证了核磁共振成像的清晰对比度。人工合成并改性的硼酸聚乙二醇分子被用在了磁性石墨纳米胶囊表面,定向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在一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模型中,通过核磁共振T2加权成像和功能化的磁性石墨纳米胶囊拉曼光谱成像,均特异性的检出了幽门螺杆菌。

研究结果表明,磁性石墨纳米胶囊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其有望成为苛刻环境下的新型诊断方法和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成像平台。

原始出处:
Yunjie Li et al. In situ targeted MRI 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with stable magnetic graphitic nanocapsu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2017).doi:10.1038/ncomms15653

作者:cailingru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科学家成功解析诱发胃癌细菌的关键酶类结构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对诱发胃癌的细菌的关键酶类进行了解析;研究者指出,阐明酶类的结构以及幽门螺杆菌的代谢和生物学途径对于后期开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型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介入术后三联根除治疗可减少消化道出血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在我刊发文称,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增加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如采取Hp根除治疗可显着降低出血风险。

PLoS Pathog:重新定义幽门螺杆菌脂多糖O-抗原和核心寡糖结构域

细菌病原体幽门螺杆菌能够长期感染人类胃部并引起溃疡和胃癌。幽门螺杆菌脂多糖可以通过免疫逃避促进持续感染。尽管确认了幽门螺杆菌脂多糖在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其精确的结构域组织结构仍然未知。

Gu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上皮细胞炎症、DNA损伤及胃癌的预防

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的潜在战略

幽门螺杆菌的自白:六招就能躲开我

大家好,我是幽门螺杆菌,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首次从人的胃黏膜中找到我后,近年来,我的名气越来越大,我平时喜欢待在人们的胃部和十二指肠各区域内,自然界中人是我唯一的传染源,一般通过粪-口传播。如果你不幸患了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病,说不定罪魁祸首就是我哦!我的厉害之处在于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全世界没有哪一种慢性传染病会使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受到感染。我是一

诺奖得主马歇尔:幽门螺杆菌患者不必分餐,警惕抗生素耐药性

他是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提出了“幽门螺杆菌是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成因”这一学说;他为了验证其学说的科学性曾在1982年亲自喝下了试管里的幽门螺杆菌,不惜患上胃溃疡而后使用抗生素治愈。他,是“幽门螺杆菌之父”巴里·马歇尔教授。如今,上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让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为自己看诊。6月13日上午8时许,位于浦东即墨路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本部三楼特需门诊门口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