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 探索分级诊疗

2017-08-08 李媛莉 华西都市报

医疗联合体是指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就诊服务等,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旨在实现的目标。8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实施意见将经官网对外公布。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如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

根据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目标,今年四川要启动以上述形式为主的医联体建设,年内实现各市(州)至少建设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城市医疗集团,选择1—2个县(市、区)探索开展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全省建设呼吸、牙科、儿科、妇产科等6—8个重点专科联盟;省部级医院与区域医疗中心,县(市、区)人民医院与上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

医联体能够为就诊人带来什么?最直接的,莫过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将更多承担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这就是说,将有更多可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同时,实施意见强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这项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上级医院的预约门诊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并下放预约权限,通过预留号源、预留床位、开通转诊患者绿色通道等方式,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另外,签约居民还能更方便的就近取药,实施意见中说到,“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慢病药品代采制度,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向上转诊的“绿色通道”,医联体可能带来的,还有更畅通的向下转诊通道,比如三级医院通过设立延伸门诊和有条件的延伸病房等方式,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分院区或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根据要求,10月底前四川各地要启动医联体建设。

作者:李媛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肿瘤疾病治疗再添“医联体”生力军

7月15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联体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联体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北京远程视界集团、首都医疗集团、微医集团承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指导的“2017全国医联体建设与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

重庆颁布医联体政策 助推分级诊疗

近日,重庆医联体政策颁布了!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加快推进重庆市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

内蒙古打造高层医疗协同体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日前印发《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家要求的医联体建设医疗集团、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4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增加了富有内蒙古特色的托管医联体和高层医疗协同体。

村医说┃乡村医联体,不仅要“连”,更要“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西京医院熊利泽院长:如果医联体大获成功,三甲医院该何去何从?

教会徒弟,会不会饿死师父?

想象一下,在医联体政策的不断推行下,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组建了医联体,帮扶县级医院、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此时患者也养成了基层首诊的习惯。如此一来,也就真正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患者都去了基层医疗机构,改变了“倒三角”的就医现状,基层医疗也因有了患者,得以正常运营。那么,失去了大量患者的三甲医院,又该如何发展、如何定位?

或者直白一点说,这些三甲医院如何养活自己?是靠国家补贴,还是靠自己持续造血?

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 321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试点

医联体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医生上下流动、病人双向转诊,改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