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清华管吉松揭示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

2014-02-27 佚名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管吉松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光记录方式,即通过双光子显微镜,记录神经元活动依赖的早期基因表达,记录并数字化大脑皮层内每个神经元的活动,为研究外界信息在皮层神经网络内的处理过程奠定了基础。运用此种方法,他们首次发现了在脑皮层的II层神经元中存在场景记忆存储印迹。谢红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管吉松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图A,不同的场景记忆在同一个皮

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管吉松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光记录方式,即通过双光子显微镜,记录神经元活动依赖的早期基因表达,记录并数字化大脑皮层内每个神经元的活动,为研究外界信息在皮层神经网络内的处理过程奠定了基础。运用此种方法,他们首次发现了在脑皮层的II层神经元中存在场景记忆存储印迹。谢红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管吉松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图A,不同的场景记忆在同一个皮层区域产生的活动差异,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分别标记了神经元在不同场景记忆中的活动及其强度。

图B,数字化显示大脑皮层内神经元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

当大脑接受到外界信息时会产生记忆,从而趋利避害,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有关学习记忆的研究是神经生物学与认知研究的核心与热点。然而,由于大脑皮层内神经元数量巨大,每1mm3 内有超过105个神经元和108个突触连接,目前还没有任何手段同时监测到如此大量的神经元活动。由于研究手段的缺乏,皮层中特定记忆的形成原理、储存地点与提取方式等核心问题都没有得到揭示。

为了寻找记忆的储存地点,管吉松研究组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神经元活动监测方法,即利用生物体内一种极早基因表达具有神经元活动依赖性的特点,建立了一种通过转基因小鼠绿色荧光蛋白(EGFP)来报告极早反应基因的表达强度,从而记录神经元的活动强度及活动模式。该研究组采用双光子显微镜,监测活体动物的脑皮层内单个神经元内的早期基因表达量,从而在脑皮层中追踪2x105 个神经元及每个神经元的平均活动强度随学习记忆发生的变化。通过初步研究,首次发现了特异的场景记忆信息被非常稀疏地存储在皮层II层神经元中(图A),此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学习记忆在皮层中形成与巩固的神经生物学原理奠定了基础。由于此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地定量比较不同神经元之间(图B)以及相同神经元不同场景下(图A)的活动强弱,因此,该技术为研究在大量皮层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中多细胞相互作用、单细胞演化等过程,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方法,并部分解决了实时监测动物行为活动相关脑皮层内神经活动的技术难题,提供了精确测量神经元网络水平活动的有效工具,使得探索神经元间相互作用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改变成为可能。此项研究为生物信息学,计算神经生物学提供了大规模网络活动的生物学数据,为揭示大脑的奥秘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管吉松博士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学习记忆方面研究工作,在学习记忆领域发现了表观遗传调控与学习记忆的密切关系。2011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年首批入选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其实验室目前主要以分子生物学结合计算神经生物学及活体影像学为手段,研究长期记忆在皮层神经环路中的形成,储存,提取及其生物学调节机制。自2003年以来在包含《Nature》《Cell》《Neuron》《PNAS》等一流科技杂志相继发表SCI论文10余篇,论文他引累计达1000余次。该研究受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由管吉松博士研究组独立完成,第一完成人为该课题组谢红博士。

原始出处:

Hong Xie, Yu Liu, Youzhi Zhu, Xinlu Ding, Yuhao Yang, and Ji-Song Guan. In vivo imaging of immediate early gene expression reveals layer-specific memory traces inthe mammalian brain. PNAS, February 3, 2014; doi:10.1073/pnas.131680811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放射疗法改变小鼠的神经元结构

一项研究发现,颅脑照射——这是常用于治疗脑瘤的一种方法——会诱导小鼠大脑产生持久的结构变化。颅脑照射疗法有效地抢先阻止了脑癌的发展,并且改善了存活,但是它可能破坏健康的组织并导致认知的削弱。Vipan K. Parihar和Charles L. Limoli试图阐明辐射暴露如何削弱大脑功能,他们研究了辐射暴露对小鼠大脑的一个称为海马区的区域中的神经元的结构和连接的效应。这组作者让小鼠暴露在两种不同

PNAS:新型神经形态微芯片实时模拟大脑信息处理过程

日前,瑞士苏黎世大学与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PNAS)杂志上。 此前的类似研究都局限于在传统计算机上研制神经网络模型或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复杂的神经网络,而这项最新研究的思路是,研发在大小、处理速度和能耗方面都可与真实大脑相媲美的电路。瑞士苏黎

PNAS:“睡美人”干细胞逆转癌症传统观点

日前,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一种侵袭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现癌症并非如从前认为的那样取代了健康干细胞,而是让它们陷入沉睡,阻止了它们形成新的血细胞。这一研究发现为重新唤醒这些干细胞提供了可能,并为这一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疗法。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PNAS上。 正常情况下,骨髓会产

PNAS:IL-33可能是特应性皮炎发作的关键因子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即湿疹的一种,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伴有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这种病病程长、治疗难,被医学界视为“湿疹中最难治的一种”。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显示,如果皮肤等部位产生过量“白细胞介素-33”,就会导致特应性皮炎。这一发现有望帮助医学界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 此前曾有研究报告指出,白细胞介素-33 与花粉症、哮

PNAS:研究者揭示人类和啮齿动物的工作记忆

一项研究提示,大鼠可能拥有在短时间内储存和操作感觉信息的能力。啮齿动物是探索感觉和认知的神经基础的宝贵的动物模型。但是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发觉啮齿动物的许多非凡的能力可能一直被忽视了,而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合适的程序去训练这些动物。 为了克服这种障碍,Mathew Diamond及其同事开发了一个具有生态相关性的任务,利用了啮齿动物胡须对触觉刺激的高灵敏度的优势,这种优势帮助了这些动

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潜在途径研究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综合遗传分析,发现这一疾病与两种形式的乳腺癌共享一些遗传相似性。由于在最近的几年里更深入地了解了乳腺癌的遗传基础,促使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治疗和辅助诊断工具,因此这一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原文下载】 膀胱癌在美国的男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4位和第9位,去年有超过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