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故事丨李吉洲:螺蛳壳里做道场 鼻内镜下见真功
2020-06-09 佚名 中国山东-威海市立医院
说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们往往会想到狭小的五官通道,然而,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他们的手术就是在这狭小刁钻的空间里完成的,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螺蛳壳里做道场”,可想而知手术
说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们往往会想到狭小的五官通道,然而,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他们的手术就是在这狭小刁钻的空间里完成的,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螺蛳壳里做道场”,可想而知手术难度有多大。
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二科主任李吉洲就是这些医生中的一员,他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始终扎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这个领域,勤奋创新,以过人的胆识和对生命的高度负责、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勇闯手术禁区,一次次与病魔较量,在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折磨的同时,也创下了威海医疗史上的诸多个第一。
砥砺奋进 做精技艺造福患者
1989年7月,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的李吉洲,来到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但深知持续学习重要性的他,对于业务的钻研却始终没有放松过,特别是随着接触的病人及病种的增多,他学习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视野深,且又布满重要神经和血管,这就给手术带来了难度,操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熟悉咽喉要道内的结构才行,而这些只靠上学学的那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李吉洲说。
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便开始钻研起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医学知识来。这样的努力学习,他一直没有间断过,期间读了多少医学文献、看了多少专家的论文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日渐增长的临床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各界及患者的好评却让他倍感欣慰。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医生,学习就不能停步,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及时掌握到国际国内对自己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李吉洲这样认为。
为了学到更加扎实的业务本领,李吉洲工作之余积极争取到外地大医院进修的机会,先后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学习进修。这一次次进修学习让他更加开了眼界,了解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而且还就很长时间困扰他的相关医疗技术问题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这让李吉洲在疾病诊治及手术技术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日常临床诊治中,李吉洲更是抓住每次与各科室主任、专家一起会诊的机会,努力将他们的诊疗手法、多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特别是疑难杂症的诊治等,都用小本子一点点记录下来,或者深深地刻录在脑海里,并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临床救治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李吉洲的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临床诊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截至目前,李吉洲在鼻内镜技术不断娴熟的同时,致力于前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的鼻内镜治疗,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早期鼻腔恶性肿瘤切除、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切除、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等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李吉洲已完成鼻内镜手术4000余例,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5000余例,对耳鼻咽喉各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儿童鼾症诊治有独到见解。
精准施治 突破高难度手术禁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病人对我们以生命相托,无论手术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在确保疗效的情况下,使手术更加完美,且减少创伤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是李吉洲的座右铭。
也正因为对生命的负责,李吉洲在一次次与病魔较量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下了威海医疗史上的诸多个耳鼻咽喉外科领域的第一。
患者吕先生(化姓)在来到市立医院就医之前,已经被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肿瘤癌变并颅内侵犯。李吉洲在接诊后,仔细为患者进行了检查,并迅速组织科室成员进行了术前讨论,最终决定为吕先生进行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切除术。
“患者的病变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周围神经、颈内动脉等组织受肿瘤所累,而且肿瘤已经累及颅内……”李吉洲介绍,做这种手术风险非常大,术后并发症也不可避免。但这是唯一能延长患者生命的方式。由于肿瘤长在了患者鼻腔最上方的颅底部位,这是个死角,术中由电磁导航手术系统指引,李吉洲精准无误地找到肿瘤并予以切除。
术中出了不少血,而且还发现肿瘤与颈内动脉粘连,对于这些危机,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李吉洲都一一予以化解。
术后的十几天内,预期中的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这时候,医院多学科联合作战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经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各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治疗方案,最终患者转危为安。
在创下的一个个第一中,还有“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以空肠吻合术”“视神经减压术”等,其中,李吉洲和他的团队实施的“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以空肠吻合术”是为一名食道癌患者施行的,就是在切除患者一段食管后,用一段肠子替换这段切除的食管。该手术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度却极大,主要难点在于空肠移植血管吻合和防止颈部吻合口瘘,这个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
“当时在威海还没见过谁做过这样的手术,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手术成功的意义也不在于说我们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为以后处理颈段食道癌占位性病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个意义更加重大。”李吉洲介绍。
这场手术成功实施,得益于他们团队的创新和担当,也同样得益于整个医院的多学科协作。为了确保这场手术顺利实施,医院协调了麻醉科、骨科、肠胃外科的专家一同参与到手术中来,充分体现了三甲综合医院的综合实力。
类似成功救治的病例,在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是屡见不鲜。然而,谁又知道,在“螺蛳壳里”与病魔抗争,是顶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压力,这不仅要考验医生的高超医术,也要考验他们的过人胆识。
每当看到病人经过救治转危为安,李吉洲都会忘却救治时的惊心动魄,露出开心的笑容。而这些病人能够得到成功救治,也再次证明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危重症治疗方面,威海市立医院拥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救治水平。
重视传承 悉心教导培养人才
随着救治病人能力的提高,慕名到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而作为科室专家之一的李吉洲,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日常除了要查房坐诊,还要开展手术。他平均每周要做30多台手术,基本是早晨走进手术室,等到晚上再出来时,就已经过了下班时间。
“我刚毕业来医院时,科里就几张病床,而现在有80多张,而且忙时还要加床。”李吉洲表示,科室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与一代代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是科室整体团队实力的见证。而目前对于已经过了50岁的他来说,除了完成日常临床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了解的人都知道,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当医生不好干,所有的检查和治疗都要在非常狭小的间隙内完成,对“精细”的要求达到了极致,而手术更是要在内镜下操作,精细程度不亚于绣花。
“要想成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这不仅需要年轻医生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我们这些年长者的悉心培养。”李吉洲说。
在他看来,尽快把年轻医生培养起来,既是医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患者负责。目前科室里由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在日常传道授业中,不仅要提高年轻医生的医术,更重视医德的传承。特别是平常手术中,不管手术大小,每台手术必然会有一位专家亲自主刀或全程指导,放手不放眼,让年轻人成长的同时,还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努力把科室内的年轻人都培养起来,让他们有朝一日在业务上赶上我们,并超过我们。”李吉洲坚定地说,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能顺利接过接力棒的医疗精英团队,担负起为民造福的重任。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鼻内镜#
92
#内镜#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