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nfect: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氟喹诺酮预防有何获益?

2018-01-26 吴星 环球医学

2018年1月,发表在《J Infect》的一项由意大利、以色列和瑞士等国科学家进行的综述考察了氟喹诺酮(FQ)预防用于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的效果。

2018年1月,发表在《J Infect》的一项由意大利、以色列和瑞士等国科学家进行的综述考察了氟喹诺酮(FQ)预防用于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的效果。

目的: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2005推荐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使用FQ预防。鉴于抗菌药耐药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增长,需要重新评价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FQ预防的问题。

方法:对2006年至2014年期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meta分析中分析它们的结果。应用Meta回归模型,评价社区和医院的FQ耐药率是否影响FQ预防的疗效。评价FQ预防对定植和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结果:确定2项RCTs和12项观察性研究。FQ预防对死亡率没有影响(合并OR 1.01,95%置信区间[CI] 0.73~1.41),但与较低的血流感染(BSI)率(合并OR 0.57,95%CI 0.43~0.7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发热(合并OR 0.32,95%CI 0.20~0.50)相关。未观察到FQ耐药率背景对FQ预防的疗效的影响。在少量研究中,FQ预防导致定植或FQ或多药耐药菌株感染增加。

结论:FQ预防对BSI率的可能获益,而非对总死亡率的获益,应该根据毒性和单一中心的局部生态学变化进行权衡。

原始出处:

Mikulska M, Averbuch D, Tissot F, et al. Fluoroquinolone prophylaxis in haematolog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neutropenia: ECIL critical appraisal of previous guidelines. J Infect. 2018 Jan;76(1):20-37. doi: 10.1016/j.jinf.2017.10.009. Epub 2017 Oct 25.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Diabetes Endo:研究发现一种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脂肪酸!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饮食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的饮食,可以显著降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JAMA:接受有怀孕史的女性血液后,男性死亡风险增加了……

近日,发表于JAMA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输血者接受有怀孕史的女性血液,死亡风险增加。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中,输血后的3年里,死亡风险增大,并且最可能的死因是一种名为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不良免疫反应。在去年,JAMA子刊就曾发表过一篇献血者性别年龄与接受者死亡风险之间联系的文章。研究发现,接受年轻女性献血的受血者死亡率增加。

JAMA:有些人的血不能用,男士输了会有大问题!

献血输血,在临床是很常见的事,但事情好像并非很简单。近期一项发表于JAMA的荷兰研究显示,对于男性,如果输的血是怀过孕的女士所献之血,死亡风险会升高。 研究显示,输入有孕史女性血液的男性全因死亡率为101/1000人年;而若献血者是男性则对应的全因死亡率为80/1000人年,献血者是未孕女性则为78/1000人年。 具体而言,输入有孕史女性血液比输入男性献血者血液会每次增加男性

东大“90后”科研团队突破“滴血验癌”难关

尽管看起来还很稚嫩,但1995年出生的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常宁,已率领着一支十多人的科研团队MxHealth突破癌症早期检测难关。他们的专利技术通过一滴血就可筛检12项早期癌症,像查血常规、血压血糖一样方便快捷。25日,记者采访了这支“90后”大学生科研队伍。

Pharmacotherapy:辅助β-内酰胺联合万古霉素能否降低MRSA血液感染的临床失败率?

2017年11月,发表在《Pharmacotherapy》上的一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液感染患者方面,对早期给予辅助β-内酰胺疗法联合万古霉素(COMBO)和标准单一万古霉素疗法(STAN)进行了比较。

Nephrology (Carlton):优化血液透析患者的ESA应答就用…

2017年12月,发表在《Nephrology (Carlton)》的一项由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考察了血液透析中静脉(IV)铁剂和红细胞生成促进剂(ESA)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