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医生坚守岗位 相视一笑成“网红”

2018-07-19 郭琳琳 王忆珍 北京青年报

近日,一张准妈妈医生坚守岗位的照片在朋友圈和微博中热传,照片中,两名怀孕的女医生大着肚子面对面站着,两人都双手扶腰,相视而笑。7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照片中的两位当事人,她们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姚芳兰和李晓青,在看到照片被热传后,两位准妈妈都觉得这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她们觉得身体能坚持所以一直在上班。谈照片:认为只是医生的“日常”7月17日晚,一张照片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

近日,一张准妈妈医生坚守岗位的照片在朋友圈和微博中热传,照片中,两名怀孕的女医生大着肚子面对面站着,两人都双手扶腰,相视而笑。7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照片中的两位当事人,她们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姚芳兰和李晓青,在看到照片被热传后,两位准妈妈都觉得这只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她们觉得身体能坚持所以一直在上班。

谈照片:认为只是医生的“日常”

7月17日晚,一张照片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传开,照片的背景是医院走廊,两名身穿白大褂的女医生面对面站着,相视而笑。但特殊的是,两名女医生都为准妈妈,因挺着大肚子,两人站着时用双手扶着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两名医生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医生,照片则拍摄于7月17日下午4时许。

昨天,北青报记者联系到照片中的姚芳兰和李晓青。两位医生介绍,当时两人正在上班期间,姚芳兰从办公室出门去卫生间,而李晓青则正好要回办公室,因两人预产期分别在7月27日和28日,所以碰上之后就简单聊了几句。姚芳兰介绍,两人聊天时的场景正好被科室的另一名同事看到,便拍下了照片,“就觉得这个场景看着还挺好的,拍照跟我俩说了一下。也是很巧,两个大肚子也比较显眼。”

照片在网上传开后,有不少网友认为两人的工作状态很令人感动,但在两位医生看来,这只是平时工作中一个普通瞬间。李晓青称,怀孕值班是医生的“日常”,医生岗位上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怀孕的医护人员都是上到最后一班才休假,医院中并非只有她们两个孕妇这样。

谈工作:自己认为身体能坚持上班

姚芳兰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因身体原因,目前她在科里不用上夜班,但每周也只有周六一天可以休息,周一和周日工作时间是下午6点到晚上10点,而周二到周五则从下午3点开始上班,直到晚上10点,“我们科室比较特殊,下午阶段病人比较多,所以就需要多派一些医生。”姚芳兰也称,科室内的病人情况比较复杂,有酗酒的、发热的,还有有传染病的,有时候家里人也会有担心,但她觉得能够坚持,便在孕期内也一直上班。

而作为住院总医师,李晓青怀孕之后除了偶尔到门诊,主要负责的也是照看留院观察的病人,以及科里的一些杂事,“领导尽量照顾,会调到相对轻松点的岗位上。”

在部分网友看来,急诊科医生面临的病人情况复杂,且经常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也因此更加担心两位医生的身体状况。姚芳兰此次是生二胎,她表示工作中会偶尔觉得有点累,不过她认为,“能坚持就继续上班,生‘大宝’的时候也是前一天还在上班,后一天就生了。”在工作中,姚芳兰也遇到过患者来看病觉得准妈妈医生很辛苦的情况,“病人也说过快生了,是不是该休息了。”两位医生同时表示,因预产期仅剩十天,打算从下周开始休息。

谈生活:心态要平和 性格要乐观

谈及照片中两人相视而笑,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诊科另一名医生介绍,在急诊科的医生性格都很乐观。对此,李晓青和姚芳兰都很赞同。姚芳兰笑着说,“急诊科这个环境,见到的比较多,心态要平和,性格要是不乐观就干不下去了。”

因为两名医生预产期都在同一周,平时生活中也会交流孕期心得,但姚芳兰说,急诊科医生工作时间会错开,除了医院内偶尔见面,平时会打电话联系。

李晓青怀的是“头胎”,她对于即将到来的孩子很兴奋,而姚芳兰则要平静许多。近两天,不少同事和朋友在看到网上走红的照片后也给两人打来电话,甚至有不知道姚芳兰怀孕的同学看到照片后特意来询问和祝福,对此姚芳兰称,接下来的生活还是会照旧,“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

作者:郭琳琳 王忆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8-07-21 caoliehu

相关资讯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医患纠纷的一剂“良药”

化解医患纠纷的一剂“良药”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自2010年起,河北省各地先后建立了既不隶属于任何行政机构,又独立于医患双方关系之外的第三方专业性调解组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与其他解决方式相比,医调委解决医疗纠纷有何优势,取得了哪些效果?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中立第三方,搭建医患沟通平台不久前,一名老人因心脏不适来到石

“我贪生怕死,就不当医生了!”

朋友家的孩子十七岁了,是一个高大威猛型的男子汉。虽然学习很忙,十七岁生日宴的时候还是出现在了现场,我问道:“马上就要高考了,以后学医继承你爸爸的衣钵吧?”这小子却回答说:“我这么帅,怎么能当医生?”。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见过的答案,不由自主环视了一周,他说的没错。因为在座的医生大叔们都实在不忍目睹,一脸横肉的我、头秃谢顶的朋友、长相猥琐的赵医生、抽着烟沉默不语的老王…..说实话,岁月已经将老

“治癌利器”带来生的希望,18名病友自发组团致谢医务人员

“这是我们出院后的第7次聚会,我们还活着,也活得越来越好。”6月22日下午,18名2015年、2016年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自发前往医院,向那些曾经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帮助和鼓励的医务人员致谢,并且亲手送上了6面锦旗。这些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来自上海、江苏、北京、香港等地,他们接近过死亡,也看到了生的希望。在接受治疗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

26岁英雄战士胃癌不可逆 家属放弃有创抢救感恩医护“战友”

近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下称东方医院)肿瘤内科,一则用微信编辑的感谢信在不断流传,已逝战士李保保的父亲在信中细细标注了每一位帮助过儿子的医生、护士的名字,仅四十多天短暂相处,李家家属已牢牢记住了他们。从边疆传来的噩耗在别家孩子都听儿歌和童话故事的时候,李保保却是听着红色歌谣和革命故事长大的,他出生在延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给他取名为“李宝宝”。与他的名字相反,他的战友小邵评价他“个性挺

教授因孕妻抽血不顺打伤医护 校方作出回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7日夜间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网传我校一名教师殴打医护人员事件的相关声明》,声明称,经了解,网传情况基本属实,学校对安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该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出了深刻检讨。以下为声明全文:2018年7月17日晚,我们关注到网上自媒体报道了我校教师安某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殴打医护人员的相关事件,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派人与这名教师联系,调查核实事情经过。经了解,网传情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