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低分化鳞状细胞癌CT病例!

2018-07-23 佚名 影像园

女,55岁,右侧反复鼻出血2年,加重伴鼻塞1月。

【病史临床

女,55岁,右侧反复鼻出血2年,加重伴鼻塞1月。

【影像图片】





以上三幅图分别为CT平扫、平扫、骨窗及增强

【影像表现】 

CT扫描示右侧鼻腔软组织密度影,呈等密度,内可见片状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病变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病变周围骨质可见明显破坏,累及同侧眶内侧壁、鼻中隔及蝶窦前壁,右侧眶内内直肌可见明显受压。 

诊断



病理诊断:(鼻腔)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鉴别诊断】 

1.鼻腔内翻状乳头状瘤 2.鼻腔内淋巴瘤 

【讨论】

鼻腔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少见的肿瘤,大部分为上皮起源的鼻腔癌,由多到少依次为腺癌、淋巴瘤、肉瘤、恶性黑色素瘤。鼻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差,大多数患者属晚期,并且伴有眼眶和颅内浸润,症状与体征常与炎症、感染相混淆,误诊为慢性鼻窦炎者并不少见。对一侧鼻腔不通气、鼻出血的成年患者需行耳、鼻、喉全面检查和影像检查。

CT或MRI能够提供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帮助临床决定治疗的方法和术式的选择。CT虽然对显示骨质的侵蚀范围比较好,但MRI对显示软组织的受侵情况明显优越于CT,能够区分肿瘤和阻塞后改变。眶内和颅内侵犯需增强扫描。本病影像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侵袭性和破坏性肿块,T1WI呈低至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CT平扫呈等密度,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与鼻腔内翻状乳头状瘤的鉴别: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上颌窦和筛窦蔓延,可侵犯邻近的骨质,但骨质破坏程度不如鼻腔癌明显。

与鼻腔淋巴瘤的鉴别:病变一般发生在鼻腔前部,骨质破坏不明显,病变范围较大时易累及鼻翼及周围皮肤组织,常有坏死。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放射治疗有效。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感冒了,为什么总有一侧鼻孔被堵住?

也许你不会太在意,但是在你生病时,一边的鼻孔呼吸的强度要明显高于另一边。一天之内,这一现象还会在两侧鼻腔之间相互转换,但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该过程是由“自律神经系统”调控的,该系统同时调控了其它机体功能,比如消化与心率等等。对于鼻子来说,该系统调控了“鼻腔循环”,因此即使在感冒的情况下,每个鼻孔单独的功能都是完全的。 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记录,“鼻腔循环”每天发生好几次,只不过在其中一

Nature:晕,超级细菌克星!就藏在我们的鼻腔

“住”在我们鼻腔中的一种细菌可生产出能杀死超级细菌的新药。德国图宾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称,他们在人类鼻腔内发现的一种名为“路邓葡萄球菌”的细菌,具有独特功效,在被制成抗生素后不但能杀灭超级细菌,还不易产生耐药性。该发现有助研发出新型疗法,让此前“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闻风丧胆。 抗生素曾被称为抗菌素,在大量使用多年后,也让细菌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

Int J Oral Max Surg:翼上颌分离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影响上呼吸道容积吗?

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张已被用于治疗横向上颌缺损。

NEJM:鼻腔插入磁铁的后果-病例报道

该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被带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取出磁铁。磁铁是通过在鼻子两侧放置的家用磁铁从鼻中隔上提出来的。磁铁所造成了鼻中隔软骨挤压和粘膜软骨膜的侵蚀。在受创伤的组织表面放置粘连屏障,并使用夹板10天。

左侧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MRI病例!

男,15岁,左眼膨出溢泪伴同侧鼻塞鼻出血月余。

右侧鼻腔淋巴结外NK/T细胞性淋巴瘤(鼻型)CT病例!

女性,鼻塞1年余,左侧进行性鼻、面部肿胀2月,反复发热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