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白血病研究重要进展

2017-05-14 MedSci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日前,中国科学家在Cancer Cell杂志发表了白血病研究新进展。这一发现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概念和药物靶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由原癌蛋白PML-RARα诱发的白血病亚型,具有发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联合治疗方案虽能明显改善疾病预后,但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部分患者存在复发的现象,敦促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药物。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于2017年5月8日在线发表了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卓伟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假性激酶TRIB3(Tribbles homolog 3)通过与原癌蛋白PML-RARα相互作用,维持了该蛋白的稳定,抑制p53介导的抗癌作用,促进APL发病、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耐受。这一发现为AP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概念和药物靶点。胡卓伟研究员为文章的通讯作者,李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王凤为共同第一作者。



近期研究显示,假性激酶Tribbles同源蛋白家族成员(TRIB1、TRIB2和TRIB3)可通过扮演应激反应感受器的角色,连接各种代谢应激因素参与多种炎症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Trib1和Trib2作为原癌基因促进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病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已被逐步阐明,但Trib3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却鲜有提及。胡卓伟研究团队针对TRIB3蛋白进行多年研究,该团队早期研究成果显示,TRIB3不仅促进TGFB1介导的肿瘤侵袭和迁移,还作为纽带连接代谢危险因素与肿瘤进展。在本次《癌细胞》在线发表的研究中,该团队发现多种AML亚型患者骨髓组织高表达TRIB3,并且TRIB3表达量与APL疾病进展以及治疗的耐受呈正相关。使用三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敲除PML-RARα转基因小鼠的Trib3后,小鼠不再发生APL;而敲入Trib3的PML-RARα转基因小鼠APL发生率为100%,并且发病时间明显提前;该研究还揭示TRIB3可抑制APL细胞内PML核小体的形成;妨碍APL细胞发生分化;维持APL起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这一结果显示TRIB3参与PML-RARα诱发的APL发病和疾病进展。

近年来,蛋白质质量控制(Protein quality control)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蛋白质质量控制失调,例如自噬(Autophagy)或者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的功能障碍,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胡卓伟教授研究团队近年来所开展的蛋白质质量控制与肿瘤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Hepatology》和《Cancer Research》等高影响力专业杂志。基于以上研究,该团队现在进一步发现,APL细胞中高表达TRIB3通过与PML-RARα/PML发生相互作用,抑制PML-RAR?的苏木化、泛素化和降解,维持PML-RARα原癌蛋白的功能。该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得到了可靶向结合TRIB3的先导化合物,该先导物可以解除TRIB3与PML-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令人惊喜的是,该团队将一段细胞穿膜肽与先导物融合后,新的嵌合分子可加速PML-RARα的降解,恢复PML核小体的数量,而且该嵌合分子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均显示出极强的抗APL作用。目前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药物研发的新兴和热点领域,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经济价值。胡卓伟教授研究团队表示,阻断TRIB3与PML-RARα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不仅为APL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时这一研究在PML相关实体肿瘤的治疗上也将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从全新角度阐释了APL发病的分子机制,不但鉴定和发现了TRIB3与PML-RARα相互作用这一肿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更研发出了靶向该相互作用的治疗性多肽,实现了分子机制研究与转化医学的有效衔接。此项研究成果主要由胡卓伟教授研究团队完成,并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基金的资助。

原始出处: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at Immunol:突破!白血病治疗新方法

【新研究或未更有效地治疗白血病提供希望】高度预测白血病的蛋白质特征的发现可能带来儿童期癌症的新型治疗方法,根据新研究显示,某些蛋白质之间的竞争造成了导致白血病的一些机体失衡状况。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称为STAT5的蛋白质的活化造成导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竞争。如果可以开发一种药物来阻止STAT5的初始激活并恢复蛋白质的自然平衡,则ALL

Blood:Caspase-3调节细胞自噬控制白血病发生的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血液学顶级期刊《Blood》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王兰研究组和迈阿密大学肿瘤研究中心教授Stephen Nimer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论文题为Caspase-3 controls AML1-ETO-driven leukemogenesis via autophagy modulation in a ULK1 dependent manner,研究发现Caspas

Blood:PD-1抗体pembrolizumab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ichter’s转化有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Richter’s转化,是指CLL患者继发侵袭性淋巴瘤(绝大部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部分为霍奇金淋巴瘤)。Richter’s转化的患者预后极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改善一部分年轻患者的预后。在最新一期Blood中,Ding Wei等发布了PD-1抑制剂治疗Richter’s转化的结果,有望为这一高度侵袭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Clin Cancer Res:武汉大学卿国良和刘胡丹课题组在白血病靶向治疗取得新进展

近期,医学研究院卿国良教授和刘胡丹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学国际主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IF:8.738)在线发表白血病研究新进展,报道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病理新机制并提示了靶向治疗的突破口。该论文题目为Stabilization of Notch1 by the Hsp90 Chaperon is Crucial for T Cell Leukem

PNAS:上海交大研究人员揭示mTOR抑制剂对DNMT3A突变相关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式,发现mTOR通路激活是白血病致病机理中的关键参与者,并且也揭示出了mTOR抑制剂对DNMT3A突变相

安徽儿童白血病治疗“打包”付费

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财政厅、民政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儿童白血病住院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2017版)》,明确自今年6月1日起,在定点医院救治的小于14岁的白血病参保儿童,不分城乡,“打包”付费,患者仅自付10%。对于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白血病患儿,仍按《安徽省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实施细则》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