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下骨疣误诊为寻常疣1例

2019-09-08 刘晓红 张倩倩 杨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患者,男,15岁,右母趾甲缘下结节伴疼痛1年余。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母趾甲缘下有一米粒大小的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诊疗。后结节逐渐增大,表面粗糙不平,压之疼痛,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寻常疣”,给与液氮冷冻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否认外伤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查体无特殊。皮肤科情况:右母趾甲下及外侧甲缘下可触一黄豆大小的角化过度结节,质硬,表面粗糙,压之疼痛

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右母趾甲缘下结节伴疼痛1年余。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母趾甲缘下有一米粒大小的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诊疗。后结节逐渐增大,表面粗糙不平,压之疼痛,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寻常疣”,给与液氮冷冻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否认外伤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查体无特殊。皮肤科情况:右母趾甲下及外侧甲缘下可触一黄豆大小的角化过度结节,质硬,表面粗糙,压之疼痛,甲床稍增厚,趾甲游离缘被轻微掀起,甲板边缘部分缺如,周围无红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病毒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真菌镜检:阴性。足部X线片见图1(图1)。诊断:甲下骨疣。治疗:转入骨科行趾拔甲术、甲床修补及甲下骨疣切除术。



讨论

甲下骨疣又称Dupuytren外生骨疣,1817年由Dupuytren首次报道。本病好发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2,以第一足趾远端最为常见。该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暂不完全清楚,创伤应激、肿瘤、慢性感染、遗传特异性、软骨囊肿的激活可能为常见诱发因素。临床上本病患者并不罕见,主要以甲下肿物、疼痛、甲营养不良、甲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就诊于皮肤科,常被误诊为甲沟炎、嵌甲、寻常疣、甲癣、化脓性肉芽肿、甲血管球瘤、甲周纤维瘤、鸡眼等。有学者统计了30例本病患者,约80%初诊或术前被误诊,最容易被误诊为“寻常疣”。本病的X线表现为致密钙化的骨赘生物附着于趾骨远端,但不累及正常髓腔松质骨,骨疣基底部骨皮质无缺损。本例患者早期被误诊为寻常疣,冷冻治疗无效,依据患者皮损特点、部位和X线片表现,甲下骨疣诊断明确。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局部切除,切除应包括增生的骨小梁、软骨帽及上方的纤维组织,并将骨组织创面修平整。本病无恶变倾向,预后良好。

原始出处;

刘晓红,张倩倩,杨惠,宋来涛.甲下骨疣误诊为寻常疣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15):1440.

作者:刘晓红 张倩倩 杨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