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三级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

2017-09-23 丹萌 “医学界”微信号

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外宣办、市教委、市体育局、市管委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解读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

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外宣办、市教委、市体育局、市管委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解读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中有28个主要指标,其中包括:到2030年,北京人均期望寿命要超过83.4岁;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翻番,从2020年约0.8万亿元增长到1.6万亿元,等等。
引导三级公立医院减少普通门诊

此次《规划纲要》提出了多个推进实施分级诊疗的措施和目标。

比如,到2030年,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0%,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人,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打造一刻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8日,北京正式实施《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公立医疗机构就取消了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品)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以逐步破除以药养医的局面。

在当时,北京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就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北京市卫计委5月7日公布的数据,在《方案》实施一个月后,北京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减少了15.1%。

同时,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减少7.2%,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增加3.4%。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长期战时状态有所松动,基层卫生服务的作用逐步发挥,符合分级诊疗制度的导向。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缓解。因此,在未来,北京还将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保、价格、财政和人事薪酬等政策,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人群要超过50%

在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中医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北京市将增强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推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区级中医类医院急救站点建设,促进妇幼保健服务中医药全覆盖。

举措包括设立市级中医医学中心、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和会诊中心,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

同时,到2030年,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全科医师比重不低于3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中医服务总量的50%以上,中医健康乡村、社区数量达到500个,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妇幼保健服务中医药全覆盖。

作者:丹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09-25 xxxx1054
  2. 2017-09-23 戒馋,懒,贪

    谢谢分享.超厉害的说

    0

相关资讯

大医院普通门诊真要被关掉了?

在2015年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此前,央视新闻报道称,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家将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未来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将逐步减少,甚至最后取消一般门诊服务。 在1月31日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中华医学会会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