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医学之严谨,于治疗之匠心”——第四届CSCO赛诺菲肝癌高峰论坛在沪成功召开

2017-09-07 青鸟 肿瘤资讯

2017年8月26日,第四届CSCO赛诺菲肝癌高峰论坛在风景如画的黄浦江畔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肿瘤治疗的艺术”,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樊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主席。

2017年8月26日,第四届CSCO赛诺菲肝癌高峰论坛在风景如画的黄浦江畔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肿瘤治疗的艺术”,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樊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主席。同时,国内外众多肝癌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解读为引子,围绕中国肝癌的流行病学,肝癌治疗新技术,肝癌的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肝癌临床研究新思路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使广大参会者受益匪浅。


本次大会共分四个环节进行,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回顾一下本次大会的精彩内容吧。

第一部分

指南者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解读与讨论

刘瑞宝教授

首先,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刘瑞宝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肝癌流行病学的中西方差异和风险因素分析》的报告。刘瑞宝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且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和人口学差异。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的发病人数约占全世界新发肝癌患者的50%以上,而且中国大部分肝癌患者伴有慢性肝病,且发病时处于中晚期,整体预后情况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超过20%。令人惊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最后,刘教授引用汤钊猷院士的话作为结语,“西方先进的东西应该学,但不能全盘西化,毕竟中国的国情和西方不完全相同,对西方的经验,需要结合国情重新审核。”


周俭教授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副院长周俭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解读》的主题报告。周俭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强调了规范和指南的差异,规范更强调政策性和规范性,而指南更强调临床的新颖性。之后,周教授结合指南修订过程中大家争议和讨论的内容给大家分享了肝癌诊疗规范修订中把握的原则:粗细结合,洋为中用,中国特色,突出重点。最后,周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重点内容——本版诊疗规范提出了基于肿瘤及预后情况的中国肝癌分期,适当扩大了肝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强调了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提出了肝癌伴血管侵犯治疗方法选择的多样性,肯定了放射治疗在肝癌转移灶中的治疗价值,适当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症,强调了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治疗及心理干预等。


在随后进行的讨论中,与会专家围绕肝癌诊疗规范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的价值及中国早期肝癌的发病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军教授指出,新版的肝癌诊疗规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融合在一起,将肝癌治疗的多种方法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路线图中,对于相关科室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指导意义。参与讨论的专家认为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免疫治疗和中国肝癌的大数据研究。

第二部分

斐然成章:肝癌临床治疗进展汇报及讨论

邢宝才教授

首先,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邢宝才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肝癌外科高危患者的治疗策略》的报告。邢教授通过查阅及复习大量文献资料,围绕肝癌切除术后的高复发,可切除肝癌的新辅助对复发的影响,肝癌切除的术式对复发的影响,切除后辅助治疗对复发的影响等四个主题展开了论述。肝癌的肝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基石;肝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决定了其术后的高复发率;目前的证据不支持术前使用TACE,解剖行肝切除理论上有降低术后复发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只证实部分患者可从中获益;肝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有很多,术后TACE治疗适用于高危复发患者,其他辅助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茂强教授

随后,来自解放军总医院介入科的王茂强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肝癌介入治疗的个体化选择》的报告。王茂强教授指出,介入医生对于新版的肝癌诊疗规范将介入治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感到高兴和欣慰,同时,如何规范的开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是让人困惑且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随后,王教授以具体的病例为大家阐述了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原则,并结合回顾性的研究数据,肯定了TACE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王教授在报告中强调,单纯TAE的疗效十分有限,需要联合使用化疗栓塞,可供选择的药物以阿霉素,丝裂霉素和铂类为主。

秦叔逵教授

最后,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为大家带来《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研究进展》的汇报。秦教授首先回顾了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路线图,指出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随后,秦教授通过回顾众多临床研究包括REFLECT研究(304)研究,RESORCE研究,METIV-HCC研究等,总结了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秦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复杂,涉及的信号通路多,基因变异性大,单靶点药物效果受限,采取多靶点抑制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取得阳性结果的靶向药物均为多种激酶的抑制剂。随后,秦教授结合CONSORT研究,为大家阐释了短距离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最后,秦教授给大家分享了肝癌的免疫治疗进展,PD-1抗体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期望更多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新的靶点和新的药物正在不断探索之中。未来,不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或者免疫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的策略,将可能改变肝癌治疗的格局。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肝癌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及方法,药物治疗对肝癌治疗模式的影响和联合治疗的未来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周新民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肝癌的治疗需要规范化的指南作为指导,也需要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艺术是精雕细琢的过程,肝癌的治疗同样如此,如果仅仅掌握了手段,却放弃了匠心,其最终的结果可能仍不会理想。

第三部分

筚路蓝缕:肝癌的精准治疗进展及汇报

卢实春教授

首先,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的卢实春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精准医学时代的肝胆外科:从外显子测序到临床外科》报告。卢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工作,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精准医学对肝胆外科带来的影响。卢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肝癌驱动信号通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西方肝癌患者平均携带的肿瘤突变负荷为40,而中国患者平均携带的肿瘤突变负荷为100,主要集中在基因组不稳定性,血管生成,细胞周期失控,生长因子,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这种差别为我们提供了个体化治疗的分子基础。要真正做到精准实属不易,我们目前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要变成临床指导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精准医学之路依然还很漫长!

梁军教授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梁军教授为大家带来《肝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的报告。梁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75%以上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肝癌的非手术治疗面临着重大的挑战。EACH研究已经确认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可以为中国晚期肝癌患者带来获益。由于肝癌突变基因的高异质性和信号通路的复杂性,多种单靶点药物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当前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现有药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联合应用及方法优化;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和探索潜在的有效靶点,研发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孙惠川教授

最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孙惠川教授给大家带来《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探索》的报告。孙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最近十年,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肝癌的死亡率也开始下降,但是,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乙肝患者较多,未来一段时期内,肝癌都将会是非常重要的健康难题。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已经遇到了瓶颈,我们作为外科医生不得不开始关注其他治疗手段。目前,可供我们选择的药物治疗有FOLFOX4和索拉非尼,以后可能还会有瑞戈非尼,阿帕替尼,Levantinib等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值得期待。干扰素在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考虑到肝癌基因突变发生的地区差异,我们国内的研究者应当肩负起探索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的责任与使命。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肝癌精准治疗研究方法,免疫治疗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化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和免疫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

薪火相承:肝癌国内研究进展汇报及讨论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各自开展的临床研究做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Jake Burrelll博士

首先,Jake Burrelll博士为大家做了《杂志选择和同行评审要点》的报告。Burrell博士在报告中,为参会专家详细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杂志,向顶级杂志投稿应该注意些什么,回顾性研究撰写要点和合理审慎的对待同行评审意见。

刘秀峰教授

随后,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的刘秀峰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的报告。刘秀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铂类药物的研发经历了艰难的过程,传统上认为铂类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对DNA的抑制。但是,2014的提出了奥沙利铂诱导的免疫原性的细胞凋亡的新机制,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FOLFOX开启了肝癌化疗的新时代,未来如何更好的利用奥沙利铂的新机制,制定联合治疗方案,探索奥沙利铂联合PD-1治疗的有效性等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程树群教授

之后,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的程树群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FOLFOX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报告。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的肝癌方法少,疗效也差强人意。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耐药是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维甲酸一方面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干细胞的凋亡。基于此,我们将维甲酸联合以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方案一起用于肝癌的治疗以加强化疗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成功申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0万的支持,期待这项研究可以为肝癌的治疗做出了新的贡献。

赵明教授

接下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的赵明教授为大家带来《含奥沙利铂方案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研究介绍》的报告。赵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TACE是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模式。在进行介入栓塞时常常面临,肿瘤体积巨大,无法使用足够的药物,肿瘤浸润生长乏血供,门静脉癌栓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基于此,我们进行了FOXAI研究,该项研究是第一个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联合应用的机制究竟如何,未来还需进一步的探索明确。

王楠娅教授

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的王楠娅教授为大家做了《不同类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化疗效果分析》的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结合已开展的临床研究,回顾了晚期肝癌的治疗模式:对进展期肝癌未出现肝外转移的局部晚期肿瘤,可以考虑选择局部治疗序贯或联合药物治疗,已经出现肝外转移或局部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肝癌患者以系统治疗为主。含有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差异较大,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二代测序技术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及新药的研发为未来肝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郭建海教授

最后,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建海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TACE术后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SOON研究)》的报告。郭教授详细报告了SOON研究的涉及初衷及理论基础,前期的研究结果等数据,比较了TACE治疗+动脉留管化疗(奥沙利铂)联合或不联合替吉奥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合并门脉或肝静脉侵犯/肝外转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总体预后不佳,TACE联合动脉区域灌注奥沙利铂化疗安全有效,联合口服替吉奥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之后,秦叔逵教授参与到环节讨论中,大家围绕2017版肝癌诊疗指南的分期方法对于临床研究设计及发表的指导意义,类似FOXAI研究治疗模式创新经验介绍及对肝癌个体化治疗选择的意义,肝癌临床研究方向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秦教授结合自己做临床试验的亲身经历,为年轻学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梁军教授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梁军教授做了会议总结。梁教授说,今天的会议,从指南者说到薪火相承,环环相扣,内容特别丰富。对讲者来说,他们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阐释来吸引了大家,更以精湛的技术和前沿的理念带动了大家,更以宽广的胸怀鼓舞了大家。相信,只要我们大家戮力同心,携手前行,一定会推动我国肝癌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作者:青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09-09 lofter

    学习了.感谢分享

    0

  2. 2017-09-08 天地飞扬

    学习.谢谢分享!

    0

  3. 2017-09-08 榄枷檬

    谢谢分享

    0

  4. 2017-09-07 luominglian113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J Hepatol:加拿大学者新建THRI评分系统,可预测肝硬化患者的10年肝癌风险

现有指南普遍建议所有肝硬化患者(无论病因为何)均进行一年两次的肝细胞癌(HCC)监测,不同疾病所致肝硬化患者的HCC发病率并不明确。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harma等对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的HCC发生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基于此建立了可预测肝硬化患者HCC发生风险的新模型,即THRI(Toronto HCC Risk Index,THRI),相关文章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

Hepatology:研究确定新的联合用药方案,有望攻克肝癌耐药性!

KAIST研究团队结合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系统生物学改进肝癌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Hepatology:CT和MRI对诊断肝细胞癌的的优劣

多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用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HCC)的非侵入性诊断。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旨在确定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的诊断优势,研究者们综合了CT,细胞外对比增强MRI和钆素增强MRI对肝硬化患者HCC诊断的相关性能的证据。此外,还评估了肝活检与对照替代成像的随访是否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的CT或MRI不确定性肝结节。研究者们检索至2016年

Hepatology: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移植治疗——系统评价

等待肝移植的肝细胞癌患者(HCC)经常在等待期间进行治疗,其中包括局部区域治疗(LRT),其目的是预防HCC的进展或减少HCC的疾病负荷,以此获得分配优先级的增加。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综合了关于LRT在等候肝移植的HCC患者管理中的有效性的证据。研究者们从1996年到2016年4月25日对多个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搜索,研究招募成年人等待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并在肝移植前使用桥

Hepatology:2030年全球的原发性肝癌发病情况!

原发性肝癌(PL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对于未来的疾病预测可以告知健康计划者相关信息,并提高对癌症控制行动需求的认识。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预测了2030年左右的30个国家PLC的负担。此项研究首先获得了自1993至2007年度30个国家的确诊PLC(ICD-10 C22)病例情况。研究者们使用年龄段队列模型(NORDPRED)将新的PLC

Sci Trans Med:中国团队新发现——肝癌有望被治愈

在中国的几个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联合VCP蛋白抑制剂的M1病毒靶向治疗肝癌更有效。他们的文章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该研究小组描述了他们一种提高病毒抗癌能力的方式,即联合他们发现的蛋白抑制剂,以及两者如何共同杀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