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ICU患者中,细菌从益生菌胶囊到血液传播的基因组学和流行病学证据

2019-11-09 海北 MedSci原创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用益生菌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与未经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相比,乳酸菌菌血症的风险明显更高。

住院患者服用益生菌可能对许多潜在的适应症有帮助,但其不良反应可能超过其潜在的益处。尤为令人震惊的是,益生菌菌株可引起菌血症,但目前为止,我们尚缺乏直接证据证明血液分离物与施用益生菌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用益生菌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与未经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相比,乳酸菌菌血症的风险明显更高。此外,研究人员还提供了基因组学数据,来支持将益生菌可以直接克隆传播至血液的想法。

基于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从治疗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乳酸杆菌与从相关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出的乳酸杆菌在系统上是不可分离的。

实际上,血液分离物中的微小遗传多样性大多反映了在益生菌产品中发现的先前存在的遗传异质性。一些血液分离株还包含了全新的突变,包括在一个患者中发现的非同义SNP,赋予了细菌抗生素耐药性。

因此,该发现表明益生菌菌株可以直接引起菌血症,并在ICU患者体内适应性进化。


原始出处:

Idan Yelin et al. Genomic and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f bacterial transmission from probiotic capsule to blood in ICU patientsNature Medicine, 20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ntens Care Med:协议化家庭支持干预减少重症患者ICU停留时间

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和与家人共同决策的协议化家庭支持干预减少了重症患者ICU的LOS而不影响死亡率。

JAMA:延长家属的探视时间能够降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吗?

专业协会指南推荐 ICU 中家属的灵活探视策略,这是患者为中心和家庭为中心的重要一环。灵活 ICU 访视策略被认为能够预防患者的谵妄和减轻应激,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又一例!男子器官衰竭住进ICU,罪魁祸首就是这道家常菜!

就在前不久,“三甲传真”刚刚分享了一个7岁小女孩一家人(妈妈、弟弟、小女孩)因食用泡发过久的黑木耳,致使全家中毒、多器官衰竭而引发大抢救的病例,提醒所有人在食用黑木耳时一定不要犯致命的错误,但没过多久又一起悲剧却再次传来。 事情经过:都是隔夜黑木耳惹的祸——

重症医学:什么是ICU的安全镇静

近几十年来,出于对重症监护室(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考虑,深度镇静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阿片类药物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使用非常广泛。随着ICU资源和支出需求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开始研究目前的镇静方案是否真正减轻了患者急性期的不适,减少了随之而来的因危重疾病导致的不愉快的回忆,防止了意外拔管以及导管脱落。

又是磁力珠:5岁男孩吞下46颗,胃肠十处穿孔住进ICU

5岁男孩腹痛、呕吐,手术中医生从其腹腔取出46颗磁力珠(巴克球)玩具,这些磁力珠已造成他胃肠10处穿孔——记者9月4日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男孩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1日凌晨,温州平阳县一名5岁男孩因腹痛、呕吐,在当地医院拍片发现腹腔内有一串手链样异物,连夜转院至温医大二院。“患儿有肠梗阻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肠胃道里有一颗颗互相吸附的圆形小珠,一看就是磁力珠。”温医大二院小儿外科主治

Intens Care Med:ICU成年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因素

由此可见,该研究确定了成年ICU患者CIB和明显胃肠道出血的预测因素。这些发现可用于确定最有可能从应激性溃疡预防中获益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较高的ICU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