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2019-08-18 王菲菲 白彦萍 刘晓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患者,男,89岁。因双下肢肿胀、血管迂曲20余年, 左踝外侧皮肤反复溃破、结痂 3 年,于 2016 年 10 月 27 日就诊。20 余年前患者双下肢出现渐进性肿胀、伴疼痛,经当地医院下肢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后,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未进一步治疗。10 年前双踝部出现大量针尖大小褐色斑点,辅助检查示血糖升高,虽经药物控制血糖,但皮损无明显改善。3 年前左踝外侧皮肤反复发生溃破、结痂,无明显疼痛。

临床资料

患者,男,89岁。因双下肢肿胀、血管迂曲20余年, 左踝外侧皮肤反复溃破、结痂 3 年,于 2016 年 10 月 27 日就诊。20 余年前患者双下肢出现渐进性肿胀、伴疼痛,经当地医院下肢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后,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未进一步治疗。10 年前双踝部出现大量针尖大小褐色斑点,辅助检查示血糖升高,虽经药物控制血糖,但皮损无明显改善。3 年前左踝外侧皮肤反复发生溃破、结痂,无明显疼痛。既往高血压病病史 30 余年,规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1 片,每日 1 次,血压波动在 65 ~ 80/130 ~ 15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病史 10 年,规律口服格列齐特 1 片每日 1 次+伏格列波糖 1 片每日 3 次,空腹血糖控制在 6.0 ~ 7.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 8 ~ 9 mmol/L。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

左踝部大面积紫色、褐色色素沉着斑,左踝上可见 3 个绿豆大小糜烂面(图 1)。



组织病理

糜烂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内有向下延伸至真皮的且与周围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分界清晰的瘤细胞团,形成宽阔的索带,索带内可见一囊腔,肿瘤细胞比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小,呈圆形,胞核深嗜碱性,胞质淡染,细胞间桥明显,基底切缘净(图 2);真皮浅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诊断及治疗

诊断:①淤积性皮炎,②小汗腺汗孔瘤。

治疗:左踝外侧破溃处皮损行局部手术切除术;淤积性皮炎因手术原因暂未治疗。术后 6 个月电话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现破溃,肿瘤未复发。

淤积性皮炎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常见表现,慢性炎症及微血管病变是淤积性皮炎的主要发病机制。随病情进展,皮损可由最初的凹陷性水肿发展至红色、红褐色或紫癜样斑片,后期可因反复搔抓刺激呈苔藓样损害。其组织病理表现也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而发生变化,早期可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层海绵水肿,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当发展至后期,组织病理特点则表现为真皮含铁血黄素沉积,伴纤维化和特征性浅表真皮叶状新生血管形成。本例患者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异常,未见明显增厚、皲裂等改变,但结合组织病理特点,符合淤积性皮炎诊断。

参考文献略。

原始出处:

王菲菲,白彦萍,刘晓,郑占才等,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6):383-384。

作者:王菲菲 白彦萍 刘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