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揭开“脑进水”之谜

2018-06-23 佚名 中国生物技术网

如果再有人对你说:“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时,你可以明确的告诉Ta,对!不光现在进水,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进水。近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水从血液流向大脑的方式。

如果再有人对你说:“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时,你可以明确的告诉Ta,对!不光现在进水,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进水。近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水从血液流向大脑的方式。

每天,大约有半升水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虽然研究人员知道大脑中一种名为脉络丛的薄层组织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么多的脑脊液(CSF)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我们可能发现了最终答案。这项研究近日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哥本哈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Nanna MacAulay说:“这是涉及到人体内最复杂的器官——大脑的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的全新知识。”

过去人们认为渗透作用和相关的力量调节是水进入大脑并生成脑脊液的过程,但是MacAulay的团队解释说,大量研究表明,“渗透水传输并不足以维持哺乳动物体内持续的CSF产生量。”

为了弄清楚驱动这种现象的机制,MacAulay和同事们设计了一种不存在渗透水传输条件的小鼠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抑制活体小鼠大脑中的渗透水转运蛋白,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NKCC1协同转运蛋白的离子转运蛋白,结果表明,NKCC1负责大约一半的CSF生成。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可以对人体中的这种分子通道进行操作,那么就可以找到一种革命性的方法来评估并控制大脑中的水系统,在不需要侵入性外科手术(比如在头盖骨上钻个洞,甚至将整个头盖骨移开,来排出液体)的情况下来降低大脑压力。

MacAulay说:“如果我们能够用药物靶向这种离子和水转运蛋白,就能对多种与颅内压相关的疾病进行治疗,包括脑溢血、脑内血凝块和脑积水等。”

当然,前提是要保证动物研究中的结果能够在人类患者的研究中得到重复,但是该团队有信心,主要是因为脉络丛的蛋白质结构是相似的。

如果他们是对的,这可能会导致研究人员所说的“领域的范式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治疗与颅内压相关的大脑疾病的目标,包括中风等事件中的压力增加,以及其他严重病例,在这些病例中,患者目前几乎没有非侵入性的选择。

MacAulay说:“当然,如果我们能利用这种机制作为治疗目标,并阻止水流入大脑从而降低颅内压,那么的确是突破性的成果了。最坏的情况是,颅内压增加会使患者遭受永久损伤,甚至是死亡。因此,发现这个基本机制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现在已知CSF的产生不仅取决于渗透梯度,研究人员认为接下来的工作是要找到这个水流通道如何在细胞的基底外侧膜上被控制,这样就能更进一步帮助那些大脑受到危险压力的病人摆脱危险。

原始出处:Steffensen AB1, Oernbo EK1, Stoica A1, et al. Cotransporter-mediated water transport underlying cerebrospinal fluid formation. Nat Commun. 2018 Jun 4;9(1):2167.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8-06-25 txqjm

    谢谢了.学习

    0

  2. 2018-06-24 小小远志草

    脑子真可以进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