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明显增加

2021-02-01 Freeman MedSci原创

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明显增加

 

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是仅次于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第三大运动障碍,在普通人群中每10万人中有3-30人受到影响。一些研究已经确定,除了使人衰弱的运动症状外,高达90%的肌张力障碍患者还合并有精神疾病,最常见的包括广泛性或社交焦虑、强迫症和重度抑郁症。这些精神疾病一直被认为是自杀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而自杀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然而,肌张力障碍患者,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精神合并症的患者,其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藉此,考虑到围绕自杀的耻辱感和有自杀倾向的人倾向于避免临床干预,我们推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可能在常规神经学评估中未被披露,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患者的自杀风险。我们进行了一项匿名电子调查研究,调查了542名不同形式的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自杀率及其与共存精神疾病的关系。

哈佛医学院的Alexis Worthley等人探究了了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自杀行为风险是否会增加。

他们纳入了542名肌张力障碍患者,并让其完成了97个问题的在线调查,该调查收集了这些患者的自杀行为和主要精神障碍的人口统计资料。
统计分析了肌张力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率与全球普通人群自杀意念和企图的流行率的比较,并评估了这些患者自杀性和精神病史之间风险关联的意义。

结果显示,有32.3%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有自杀倾向。总体而言,32.3%的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报告了自杀行为史,这与全球普通人群中报告的自杀意念(9.2%)和企图(2.7%)的比例有显著差异。

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范围为26.1%-33.3%)相比,多灶性/节段性和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更高(范围为46%-50%)。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自杀意念与企图比最高,为4:1。局灶性肌张力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其抑郁症和焦虑症病史显著相关。

这个研究的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与全球一般人群相比,孤立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增加,但这未被认识到。应将自杀风险的筛查纳入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估中,以预防其自杀诱发的伤害和死亡。

原文出处:

Suicidal Ideations and Attempts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Dystonia; Alexis Worthley, Kristina Simonyan; Neurology Jan 2021, 10.1212/WNL.000000000001159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1596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肌张力障碍 – 复杂的临床和治疗现状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综合征,在英国大约影响至少70,000人。在肌张力障碍知识普及周(2018年5月5日-5月13日)来临之际,我们请临床运动障碍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ovement Disorders)编辑委员会成员Ritesh Ramdhani博士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肌张力障碍。

Neurology:可治性儿童早期起病肌张力障碍的影像学线索:锰中毒

3岁男孩,父母近亲结婚,从2岁开始出现反复跌倒和脚尖行走。查体提示小头畸形(45cm; <-3Z评分,WHO),构音障碍和双足肌张力障碍。神经影像学可见多发区域T1WI高信号,包括基底节和脑干背侧(图)。

Neurology:叉骨形铁沉积: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8岁女孩,发育史和家族史无殊,自3岁起出现进行性口舌和肢体肌张力障碍。脑MRI可见双侧壳核后部体积减少和高信号。

误诊为脑瘫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

患儿,男,13岁。因双下肢进行性障碍10年,加重5年入院。患儿于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异常步态,父母未予充分重视,肢体异常进行性发展;于5年前开始出现后腰部酸痛,以平躺时疼痛明显,伴有下肢不适及不自主扭曲,行走障碍,夜间睡眠时出现出汗、全身不适等症状,无嘴角歪斜、偏瘫等症状,无大小便障碍。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病因,逐步发展至左下肢足内翻畸形,并出现双小腿轻微肌肉萎缩。于2018年2月28日入我

Neurology:LGI-1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3个不同阶段的18F-FDG-PET/SPM分析

50岁女性,睡眠时出现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约50天。

Neurology:低髓鞘化脑白质营养不良伴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16岁男孩,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史无殊,但总体发育稍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