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则:这一水平预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

2018-02-14 那彦群 陈山 泌尿外科疑难病例讨论精选

患者男性,50岁。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0岁。

现病史:2004年6月体检发现前列腺结节,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20ng/ml,后在半年内多次复查PSA值,为2.41~5.95ng/ml。直肠指诊:右侧叶质硬结节。前列腺MRI:前列腺右侧外周带低信号区。胸片、骨扫描未见异常。2005年2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共8针。前列腺右侧叶2针。前列腺癌,leason评分:4+2,术前分期T2aN0M0。完善术前准备行耻骨上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3,外科切缘阴性,术后分期:T2bN0M0。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个月复查血PSA:0.34ng/ml。

【讨论内容】

患者此时是否属于术后生化复发?如何治疗?

文献综述:PSA检测在前列腺癌患者疗效评估和随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根治性治疗的患者约1/3术后PSA在5年内会升高,即生化复发。目前认为,生化复发是疾病复发最早的表现,通常不伴其他客观复发证据。生化复发患者的临床行为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很快疾病进展导致死亡,而部分患者5~10年内仅表现为PSA升高。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生化复发至发现转移的中位时间约年,从临床转移至死亡的中位时间约5年。临床工作中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发现、正确评估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治疗水平。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的半衰期为3.15天,7个半衰期后PSA降至基础值的0.78%以下,21~30天后PSA降至无法测出。从理论上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值呈非0值,即提示患者可能为生化复发。但事实上部分患者PSA非0值并不代表前列腺癌真正复发,可能原因有:前列腺窝或尖部有正常前列腺组织残留;术后前列腺窝或吻合口活检证实15%患者出现良性前列腺组织;在尿道、膀胱、脾脏、膀胱前间隙有异位前列腺组织可分泌PSA,因此目前临床上将生化复发定义为0.2~0.6ng之间。究竟将生化复发定义为哪个具体的数字目前还存在争议。美国学者Amling等分析了2782例接受了前列腺根治术的患者的资料,如分别以0.2ng/ml,0.3ng/ml和0.4ng/ml为界,患者PSA进一步升高的发生率为49%,62%和72%。由此可见如果按照既往传统的0.2ng/ml的标准,接近一半PSA>0.2ng/ml的患者并不出现临床的进展。因此目前欧洲泌尿科学会(EAU)将标准由术后两次PSA>0.2ng/ml改为术后PSA>0.4ng/ml定义为生化复发。

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患者,进一步判断其将发生局部复发还是广泛转移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综合大量文献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大于80%:术后3年才发生PSA上升;PSADT≥11个月;Gleason评分≤6;病理分期≤pT3a。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广泛转移的可能性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大于80%:①术后一年内发生PSA上升;②PSADT在4~6个月内;③ Gleason评分在8~10分;④病理分期≥T3b。

临床实际治疗方案:当年按照术后血PSA连续两次大于0.2ng/ml即判定为生化复发的标准,我们判定该患者为生化复发,考虑患者术后2个月即出现生化复发,且该例患者手术标本完整,切缘阴性,我们排除了局部复发的可能,考虑为远处转移,但当时困惑我们的是在骨扫描及腹部CT检查中我们未发现肿瘤,因此我们首先建议患者行内分泌治疗,但由于患者为50岁,有性功能方面的要求,患者被转诊到某中医医院行中草药治疗,具体方案为:西黄解毒丸+软坚消瘤片+草药方剂。期间监测睾酮水平正常,但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7月,患者的PSA逐渐由0.35ng/ml升至3.37ng/ml,期间多次复查骨扫描及下腹、盆腔CT均未发现异常。转回我院后,我们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远处转移,给予曲普瑞林3.75mg,肌内注射1次/28天,患者的PSA迅速降为0.071ng/ml,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自2009年4月PSA升至0.748ng/ml,开始给患者加用氟他胺0.25g,1天3次。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PSA变化见图39-1。

【专家点评】

诊断问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生化复发根据EAU2009指南的新的标准,判断根治术后的生化复发比较简单,困难的是如何进一步判断其将发生局部复发还是远处广泛转移。如果术后1个月,患者的PSA没有降到0,首先结合术前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术中所见前列腺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前列腺标本是否完整,术后切缘是否阳性等情况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残存。


图39-1 患者治疗过程中的PSA变化

如果除外上述情况后,我们可以根据表1来帮助判断临床复发的部位。


表 判断临床复发的部位

鉴别诊断难点:在本例的诊断过程中,我们曾苦于无法确切判定局部复发还是远处全身转移。复习文献后,发现对于前列腺根治术后PSA小于20ng/ml或PSA速率小于20ng/(ml?y)的患者而言,核素骨显像和CT检查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样便不能解释本例患者在4年多的随访过程中除了PSA升高外,未出现任何骨扫描和CT检查的异常。如果患者的PSA大于1~2ng/ml,PET和直肠线圈MR对于患者局部复发的诊断有帮助,但目前尚未列入临床常规。另外根治术后不推荐进行前列腺区的活检。

对于术后仅有PSA复发患者的治疗的时机和方案目前临床上仍存在争议。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对于局灶复发的患者最好在PSA升到1.5ng/ml予以64~66Gy的挽救性放疗。对怀疑存在全身复发的患者建议早期雄激素阻断治疗。本例目前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2年后再度出现PSA的缓慢上升,我们加用了氟他胺,目前患者仍在密切随访中。

作者:那彦群 陈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8-02-14 梦想起航ing

    术后复发的标准是什么

    0

相关资讯

Prostate cancer P D:α (1,6)岩藻糖转移酶在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分析

糖基化被认为是蛋白修饰中最为常见的修饰之一。近期的研究表明了α (1,6)岩藻糖转移酶(FUT8)的异常表达,能够调节细胞学行为,从而导致恶性前列腺癌的发生。FUT8能够GDP-岩藻糖的岩藻糖基转化到N连接糖蛋白的GlcNAc核心。虽然在不同的前列腺癌细胞中,FUT8的异常表达与糖蛋白岩藻糖基化之间的关系已有阐释,到目前为止,异常调节的岩藻糖基化可能参与前列腺癌从雄激素依赖到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恶

Oncogenesis: 细胞外囊泡调控的EBAG9从癌细胞到肿瘤微环境中的转移可以促进免疫逃避和肿瘤恶化

抗肿瘤响应是一种关键的防御系统,可以消灭恶性肿瘤细胞。该防御系统的失败能够导致免疫逃避并且促进肿瘤生长。有研究人员之前报道了雌激素受体结合片段相关抗原(EBAG9)是一个相关的癌症生物标记,并且能够促进免疫监控下的癌症免疫逃避。在体内试验的癌症细胞中,EBAG9能够抑制T细胞渗透到肿瘤,然而EBAG9在宿主免疫细胞中作为一个T细胞细胞毒性限制因子。考虑到EBAG9在肿瘤和微环境中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Sci Rep:MRPS18-2蛋白水平与前列腺肿瘤恶化相关且可诱导CXCR4依赖的癌症细胞迁移

之前,有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子宫内膜癌中,与良性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较,线粒体核糖蛋白S18-2(MRPS18-2, S18-2)的异常表达。最近,有研究人员报道了在前列腺癌(PCa)临床活检中,S18-2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疾病的恶化表达水平增加。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诱导水平与S18-2在PCa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相关。更多的是,细胞依赖S18-2的过表达,细胞获得了更强的迁移能力,且与

NEJM:阿帕鲁胺可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转移风险

研究认为阿帕鲁胺可显著降低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转移风险

谢立平:人工智能超声CT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癌是危害男性健康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欧美国家中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世界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型诊断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检出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来自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前列腺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1.39/10万,升高至2009年的13.89/10万,平均9.79/1

ASCO-GU 2018: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处理

2018年ASCO GU研讨会于当地时间2月8日在旧金山拉开帷幕,吸引了超过4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泌尿生殖肿瘤专家和基础研究学者参与。论坛首日的内容是关于前列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寡转移性前列腺癌(Oligo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的诊疗是本次论坛的讨论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