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2020-06-2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6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这是继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

6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这是继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之后,又一种新的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I期临床试验将重点测试疫苗在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微生物所高福团队和严景华团队研发的这款新冠病毒疫苗的抗原是基于结构设计的S蛋白受体结构域(RBD)二聚体抗原,具有独特的结构,不携带任何形式的外源标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hACE2转基因鼠的攻毒实验证明疫苗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恒河猴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免疫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显著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疫苗通过工程化细胞株进行工业化生产,产能高,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可及性。

微生物所长期致力于新发突发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源性病毒跨种传播及病原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通过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带动新型疫苗、治疗性抗体和药物核心关键技术发展,在冠状病毒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经验。在学术带头人高福院士的带领下,对同属冠状病毒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结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Nature,2015;Cell,2020)。基于前期结构分析,设计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新冠病毒S蛋白RBD二聚体亚单位疫苗,实验证明比RBD单体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成果产业化过程为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的快速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到疫苗最终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国内其它相关疫苗的报道:

医科院生物所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所有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

科兴生物新冠病毒疫苗初步显示安全有效!三期临床试验将在中国和巴西进行

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李克强:精准做好常态化防控,进一步加强疫苗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工作

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CELL:我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冠候选疫苗,并可量产

BBIBP-CorV表现出高效的生产力和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可用于疫苗生产。这些结果支持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评估BBIBP-CorV。

王志刚:中国疫苗研制成功,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6月7日(星期日)发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国家卫生健

新冠疫苗出来后先为谁接种?还要继续戴口罩吗?

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Clin Microbiol Infect:疫苗对异源适应性免疫的影响

疫苗能诱导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抗原特异性记忆,从而实现对目标病原体的长效保护。除此之外,一些疫苗的有益效果大于对目标病原体的保护。这些非特异性效应被认为是疫苗诱导的免疫调节的结果。在卡介苗(BCG)的情况

LANCET: 蚊唾液肽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1期试验

在动物模型中,基于对蚊唾液蛋白的免疫力可保护动物免受蚊媒疾病的侵害。这类发现为通过利用蚊子唾腺蛋白为人群提供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