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cet Oncology:结肠腺瘤监测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关系

2017-05-07 guojiangui 肿瘤资讯

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Wendy Atkin博士对中等风险腺瘤患者中,进行结肠癌发病率的异质性,以及结肠镜常规定期监测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列队研究。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



结直肠内镜下切除结肠腺瘤(一种癌前病变)可显着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结肠腺瘤切除后的患者,其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依然很高,推荐使用结肠镜进行常规定期监测。然而,利用结肠镜常规定期监测结肠腺瘤切除后的患者,这种定期检测对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获益并不十分清楚。近日,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相关研究人员,对中等风险腺瘤患者中,进行结肠癌发病率的异质性,以及结肠镜常规定期监测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影响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列队研究。

该研究小组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的方法分析了17家英国医院199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定期结肠镜筛查和息肉切除术后(息肉切除的患者大多被诊断为中等风险腺瘤)患者的常规消化道内镜及病理资料。这些患者接受结肠镜筛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年,随访至2014年12月31日。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进展和息肉的特点等因素使用Cox回归分析将入选的研究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在2007英格兰总人口基础上估计大肠癌发病率和标准化发病率(SIRS)。

研究人员对253,798例患者进行筛选并最终纳入11,944中度风险患者进行后期研究。在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7.9年(IQR=5.6–11.1)的随访后,其中有210例随访者最终被诊断为结直肠癌,5019(42%)患者没有完成定期肠癌筛查,6925(58%)进行了一次或多次随访筛查。与没有经过随访的人群,一次或两次随访筛查可显着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经过一次筛查随访人群调整后的危险比为0.57(95%CI=0.40~0.80;经过二次筛查随访人群调整后的危险比为0.51(95%CI=0.31~0.84)。对于未进行定期筛查的患者(8865 [74%] patients),最终发现罹患近端结肠息肉、高度或大腺瘤(≥20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正常人群(SIR 1.30,95% CI=1.06~1.57),但对于结直肠镜筛查后被确定为低风险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低于一般正常人群(SIR 0.51,95% CI=0.29~0.84)。

研究结论认为:结肠镜常规定期监测对大多数中等危险腺瘤切除后的患者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显着获益。然而对于结直肠镜检查后被确定为低风险患者,结肠镜常规定期监测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大息肉与多发息肉为发生异质性结直肠腺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首次合格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阴性时,在随后的随访中发现进展期腺瘤及癌的可能性很小。那么,结直肠息肉切除后的随访监测该如何进行?一项纳入 17,525 例患者的研究,在首次结肠镜检查后的 1~5年及 5~10 年的时间段内进行了复查,并发现首次结肠镜检查合格的结果阴性的患者在10年之内进行结肠镜随访的意义不大。其他的随访研究亦得出相似的结论。根据2006年美国结直肠癌多学科工作组(MSTF)的指南,结直肠息肉切除后的随访监测应根据首次结肠镜检查时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关于随访监测的建议有:

1. 发现直径<1cm的直肠或乙状结肠增生性息肉,应视为正常结果,可在息肉切除后的第10年进行随访;

2. 发现1~2枚直径<1cm的管状腺瘤,可在息肉切除后的第5~10年进行随访;

3. 发现3~10枚管状腺瘤、任意1枚管状腺瘤直径≥1cm、任意1枚绒毛状腺瘤、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可在息肉切除后的第3年进行随访;

4. 发现10枚以上腺瘤,则随访的间隔应<3年,具体应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5. 发现直径<1cm的无蒂锯齿状息肉且无异型增生,可在息肉切除后的第5年进行随访;

6. 发现直径≥1cm的无蒂锯齿状息肉或伴有异型增生或传统的锯齿状腺瘤,可在息肉切除后的第3年进行随访;

7. 发现锯齿状息肉综合征,可在息肉切除后的第1年进行随访。

一句话点评:

随着危险分层、腺瘤检测、监测间隔以及筛查的改良,或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将结直肠癌当作常见病来进行预防

原始出处:

Atkin W, Wooldrage K, Brenner A, et al. Adenoma surveillance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Winawer S J, Zauber A G. Can post-polypectomy surveillance be less intensive?. The Lancet Oncology.

作者:guojiangu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Lancet:仅一次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竟有如此“奇效”

英国软式乙状结肠镜筛查试验(UK Flexible Sigmoidoscopy Screening Trial,UKFSST)考察一次软式乙状结肠镜筛查的效果大小和持续时间,针对55岁~64岁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2017年4月,本试验发表在《Lancet》上,考察了仅一次软式乙状结肠镜17年随访后的长期效果。

JAMA:FIT阳性后多久应该进行结肠镜检查?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阳性结果预示着患结肠直肠癌风险的升高,在得到FIT阳性检测结果后是否应进行结肠镜检查?

J Clin Oncol:田捷团队利用放射组学提高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准确性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田捷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合作,采用新兴的影像组学(Radiomics)方法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在线发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癌症的

Gastroenterology:论肠道内镜医师业务能力与患者肠癌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增加结肠镜检查腺瘤检出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结肠癌以及死亡风险

Gastroenterology:饮食与结直肠癌风险

饮食质量指标评估适用于绝大部分族裔群体的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Theranostics:同济大学黄琦、葛步军课题组发现调控结直肠癌的全新微小RNA

近日,国际生命及医学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Theranos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黄琦、葛步军课题组题为“Therapeutic Inhibition of miR-4260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ncer via Targeting MCC and SMAD4”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调控结直肠癌的全新微小RNA。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miR-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