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here:惊人!健康老年人或许拥有着和30岁健康成年人相同功能的肠道微生物组

2017-10-12 佚名 ”细胞“微信号

研究人员发现,健康老年人机体中总体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年轻人非常相似,而且在30岁至100多岁之间的人群中其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差比非常小。

近日,来自中国天益健康科学研究院、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境内)和加拿大罗森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在人类机体中进行大规模的微生物菌群研究,阐明了机体健康老化和肠道健康之间的潜在关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Sphere上。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超过1000名中国人机体中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这些参与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岁至100多岁多个区段,且没有任何已知的健康问题以及家族疾病史,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的机体健康和其肠道的微生物组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者Gregor Reid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开发出新型的微生物组诊断系统,随后利用食物和益生菌来尝试改善人群机体中的相关生物标志物,那么问题来了,是否我们保持活力、吃得好就能够健康变老?或者说是否通过肠道中的细菌就能够帮助预测个体是否会迎来健康老龄化?

研究人员发现,健康老年人机体中总体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年轻人非常相似,而且在30岁至100多岁之间的人群中其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差比非常小。研究者Greg Gloor表示,这篇文章主要的研究结果就是,如果你身体非常健康,且已经90多岁了,那么你机体中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一个健康的30多岁成年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所涉及的因果关系,但他们指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似乎在他们所研究的参与者中会保持不变。

随着机体老化,维持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似乎是我们健康衰老的一个主要的生物标志物,就好像较低水平的胆固醇是机体循环系统保持健康的一个生物标志物一样,研究人员还认为,将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重置”为30岁时的状态或许能够帮助促进其机体健康;通过对健康人群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够改善更多人的健康状况。

此外,研究者还在19-24岁的人群中的肠道菌群中发现了一种明显异常的状况,而这些异常在对其它人群的大规模分析中并未观察到,他们推测,这或许是对中国健康人群而言独一无二的。19-24岁人群机体中明显不同的肠道菌群似乎应该值得关注,而研究人员表示后期也会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10-24 虈亣靌

    一起学习吧.很好的资源

    0

  2. 2017-10-15 虈亣靌

    学习了.获益匪浅!感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Cell:上交房静远组等 揭示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化疗耐受的重要分子机理

近期的一些利用小鼠模型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肠道微生物可能调控了一些免疫反应进而影响了癌症化疗的效果。然而,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一直较少,而且仅限于小鼠模型。7月27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的房静远教授、陈萦晅副教授、洪洁和陈豪燕副研究员以及美国密西根大学邹伟平教授合作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Chemoresist

Gut:低聚半乳糖缓解铁元素对肠道微生物的不良影响

含有铁的微量元素粉末能够帮助非洲婴儿减少贫血的发生。但是,人们发现,高剂量铁元素的摄入(12.5mg/day)对于婴儿体内的肠道微生物会有影响。其会减少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增加肠道病原菌的数量,增加婴儿腹泻以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重复 Science:为什么膳食纤维可以让我们更健康?答案在肠道微生物……

定居于肠道中的数十万亿肠道微生物是我们体内的一个“隐形器官”,它们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新陈代谢,帮助宿主抵抗感染等等。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研究人员揭示了肠道微生物消化膳食纤维后产生的副产物如何帮助肠细胞保持肠道健康。这项重要的研究再次表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是一个潜在治疗靶点,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肠道菌群与膳食纤维之间复杂相互作用。该研究于8月11日发表于Science期刊上。

Gut Microbes:科学家揭秘:肠道微生物是如何与大脑交流的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某些肠道细菌和大脑代谢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沟通途径,这种途径是通过一种名为皮质醇的血液化合物来实现的。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解释自闭症特征的潜在机制。

INT J OBESITY:肠道微生物影响减肥成效

已有的研究显示,在啮齿动物中,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能够影响其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效率,并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影响食欲。根据特定细菌属的丰富程度,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可分为两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这可能在个人营养中起一定作用。

Science:熬夜会长胖的原因,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熬夜有害健康,是一条人尽皆知的真理。不规律的睡眠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脏疾病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而近期的研究可谓给了心存侥幸的夜猫党沉重的一击,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熬夜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膳食脂肪酸的摄取以及脂肪的储存,从而诱发肥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