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南非研究人员实现人脑与互联网连接

2017-09-23 尹海华 文汇网

南非金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将一个人的大脑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从这个项目获取的数据将直接推动人工智能学习和脑机接口的发展……

在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金山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医学快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首次发明了一种人脑实时连接互联网的方法。它被称为“大脑互联网”项目。实质上,这个项目将大脑转变为万维网上的物联网(IoT)节点。

该项目通过使用连接到用户头部的特殊设备收集脑波信号进行工作。然后将信号传输到低成本的计算机中,随后计算机会将数据直接传输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将数据显示在任何人都可以查看的公开网站上。金山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讲师兼项目主管阿达姆·班德诺威兹表示:

“大脑互联网”是脑机接口系统的一个新前沿。关于人类大脑如何工作及处理信息的数据仍旧不足。大脑互联网旨在简化人们对自己的大脑和他人的大脑的理解。它可以通过持续监测大脑活动以及实现一些互动做到这一点。

这只是项目真正变为现实的一个开始。他还补充说,该团队现在的目标是让用户和他们的大脑之间有更多互动体验。其中的一些功能已经被构建到了站点中,但却十分受限---仅限于诸如手臂运动的刺激。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录音进行分类,从而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数据,这样大脑互联网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了。大脑互联网表示,将来可能还会实现双向传递信息,即信息可以输入大脑,同时我们也可以输出脑中的信息。


该项目的未来应用可能会给机器学习和脑机接口领域带来一些非常激动人心的突破。从这个项目收集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同时还可以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增强脑力。

作者:尹海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人造大脑项目启动

  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已经争取到了16亿美元资金,将为雄心勃勃的“人脑项目”(Human Brain Project)提供资金,这是到目前为止为重新创造人脑而采取的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举措。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来自于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将寻求理解和绘制由一千多亿个神经元连接所组成的网络,从而解构非法情绪、意志思想甚至是意识本身。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将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使用一种规模日渐增大的多层模拟系

Sci Rep:人脑存在处理图案不规则机制

10月12日,日本山口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实,人脑存在处理二维图案不规则性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图像识别和图像合成技术发展。 日本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教授宫崎真、助教山田佑树和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河边隆宽率领的研究小组,招募了20名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他们先让受试者观看由黑点组成的毫无规则的图案A,5秒后再观看同样由黑点组成的凌乱程度稍弱的图

心理所发现人脑局部功能一致性的神经生物学意义

图1. 局部功能一致性在腹侧视觉通路随着信息处理复杂性的升高而减小 人脑局部功能一致性(ReHo)在整个大脑皮层的分布有很明显的梯度变化,是标明大脑功能边界的一个指标。虽然其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众多进展,近来也被证实具备很高的重测信度(Zuo XN etc, Neuroimage,2013),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具有明确的神经生物学意义,因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深入应用。

Nat Med:人脑控制计算机获突破,或助脑瘫患者独立行走

参加实验的瘫痪者用意志控制光标在电脑屏幕上移动致力于完善一种受思想控制的计算机光标的科学家9月28日说,他们已取得了迄今为止最好的结果,并且正向制造出一种瘫痪人士能使用的版本前进。 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月刊上的结果显示,这个装置的运行速度是过去版本的两倍,因为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读取大脑活动的更好方法,并调整了该装置的硬件和软件。 报道称,提高由意志控制的各种假体的速度和准确度至关重要

向人脑学习,研发神经机器人

伴随着多学科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广阔起来,其中就包括生物学与医学涉及的神经学领域。 在刚刚结束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Alois C.Knoll就做了一场关于神经机器人的演讲。他不仅回顾了历史,更畅想了未来。 模拟人类神经系统 今年5月,德国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以“对人类痛感研究成果”为基础的人工神经系统,研究人员表示,它可以让机器人“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