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J Surg:二甲双胍或能限制腹主动脉瘤生长

2017-11-06 吴星 环球医学

2017年10月,发表在《Br J Surg》的一项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二甲双胍与腹主动脉瘤(AAA)生长率之间的相关性。

2017年10月,发表在《Br J Surg》的一项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二甲双胍与腹主动脉瘤(AAA)生长率之间的相关性。

背景糖尿病药物,如二甲双胍,已被发现或具有抑制AAA生长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为检测糖尿病治疗与AAA生长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于AAA生长,队列1使用超声检测,队列2使用重复CT,队列3使用更详细的重复CT。使用最大年平均增长直径评估AAA的生长。

结果:共研究了1697例AAA患者,其中队列1、2和3分别有118、39和16人被开具二甲双胍处方治疗糖尿病。二甲双胍处方与降低3个队列AAA平均生长或更大生长的可能性相关(队列1:调整比值比[OR] 0.59;95% CI,0.39~0.87;P=0.008;队列2:调整OR 0.38,0.18~0.80;P=0.011;队列3:调整OR 0.13,0.03~0.61;P=0.010)。而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在3个队列中与AAA生长都没有显着相关性。

结论:这些结果表明,二甲双胍中具有潜在限制AAA生长作用。

原始出处

Golledge J, Moxon J, Pinchbeck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etformin prescription and growth rates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Br J Surg. 2017 Oct;104(11):1486-1493. doi: 10.1002/bjs.10587. Epub 2017 Jun 26.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1-06 三生有幸9135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0

  2. 2017-11-06 doctorJiangchao

    继续学习.

    0

相关资讯

Diabetes Care:二甲双胍“这么”吃才能发挥很大作用,血糖恢复正常!

近期,发表于《糖尿病护理》上的文章指出,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二甲双胍干预为糖尿病(DM)的管理和血糖调节正常化提供了可能性。

J Diabetes Investig:静脉转流可以改善二甲双胍毒性

近期,发表于《糖尿病调查》中的文章描述了改善二甲双胍毒性和副作用的方法。近年来,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最大隐患之一,2型糖尿病管理不善,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最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生命。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声明,二甲双胍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二甲双胍可以与胰岛素合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还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盘点:近期关于二甲双胍研究一览

二甲双胍是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首选用药,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然而,二甲双胍是否有副作用,该如何吃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以及它又有什么其他作用呢?在此,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二甲双胍研究进展一览。【1】Metabolism:循环ApoJ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载脂蛋白J(ApoJ)参与了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然而,ApoJ

Diabetes Obes Metab: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用二甲双胍长期辅助治疗的效果如何?

2017年10月,发表在《Diabetes Obes Metab》的一项由比利时科学家进行的回顾性研究,考察了二甲双胍作为1型糖尿病(T1DM)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辅助治疗的长期效果。

Diabetes Care:二甲双胍或可调节DPP-4抑制剂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普遍使用的二甲双胍对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对心血管影响的潜在调节作用。

Cell Metab:华人科学家首次发现「神药」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乳酸菌,控制人体血糖水平

在奇点糕一系列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的文章下面,常常有读者这样回复:“我以为我是人类,其实不过是一大堆细菌的合体。”这样的论调虽然稍显偏激,但却让奇点糕想起了当年免疫学老师的一句神预言:有什么搞不懂的东西,扔给免疫就好。看来,在肠道微生物上这句话也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