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猝死高风险人群,警惕9个前兆,牢记5大防范法宝

2016-12-26 佚名 南京卫生12320

对此,有专家就归纳出了五大猝死高风险人群,除了冠心病等疾病因素之外,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是导致猝死的危急因素。大病在于有效的预防,大家千万要当心!五大猝死高风险人群,你中招了吗?1、冠心病患者美国统计材料显示,心源性猝死病例,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2005年8月,著名演员高秀

对此,有专家就归纳出了五大猝死高风险人群,除了冠心病等疾病因素之外,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是导致猝死的危急因素。大病在于有效的预防,大家千万要当心!


五大猝死高风险人群,你中招了吗?

1、冠心病患者

美国统计材料显示,心源性猝死病例,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2005年8月,著名演员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而去世。


2、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都会增加猝死的可能。据研究,特别是在晚餐这个点,人体在摄入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时,糖尿病、肠癌、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风险大大提升,要知道,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猝死!而剧烈的情绪波动,更是会加重猝死风险。


3、抽烟、喝酒的人

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毒性物质,是导致冠心病高发,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它们能刺激血管可导致血管收缩,此时血块随血液流动形成急性血栓,阻塞血管,最终突发心梗、猝死。


4、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发现,有些人不抽烟不喝酒,却也出现了猝死的情况,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熬夜与过度劳累!演艺人员、企业高管猝死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与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饮食不规律、身心疲惫、过于劳累有关。


5、超负荷的运动、有运动的坏习惯的人

运动本来是好事,稍不注意,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本来就有感冒症状的患者、高血压或心律不齐的人、糖尿病人、肥胖者、儿童和老人等体质较差的人群,面对突然的超负荷运动量,会加重心脏负担,极易引发意外。所以,运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量力而行,讲究循序渐进。


这些疾病表现,预示猝死可能发生!


防猝死“五大法宝”,记住了能保命!

第一,“魔鬼时间”,慎剧烈运动

早上6点到12点,被医学家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而6点到9点风险更高。因此,需要早起锻炼的朋友们,起床时不宜过猛,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避免过于剧烈运动,特别是寒冷的冬季,最好选择9点后开始运动。


第二,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七彩食谱”,红黄橙绿紫白黑巧搭配

红色食物补心,每日50―100毫升指葡萄酒,或选择喝点红豆粥,都有利于降低猝死风险;黄色健脾,建议每天吃点西红柿、胡萝卜、香蕉,每日1小碟即可;橙色食物能提高免疫力,像枸杞、南瓜这种食物,可以适当吃点;绿色食物护肝,每日摄入适量青菜,是不错的选择;


紫色食物抗衰老,像紫米、茄子这类食,营养价值很高;白色食物润肺,燕麦粉等每日50克,或吃点白芝麻、白萝卜、冬瓜之类的食物;黑色补肾,像黑木耳、黑芝麻,海苔这种食物,每天可以来一点。此外,每天喝牛奶250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


第三,身体不好的中老年人最好避免独处,以防发病时耽误抢救

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减少独自外出的情况,尽量避免在拥挤的环境中活动。老人在单独外出时,身边要带些必备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等,以及能迅速联系到家人的电话号码。而独居的老人,有条件的尽量安装紧急呼叫报警装置,以防意外发生,耽误抢救。


第四,经常给自己减压

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处在三、四十岁的朋友,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也多,此时最需要劳逸结合,工作以外的时间,要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定好出行计划,多抽空和家人散散步、旅旅游。


第五,把握急救4分钟

当家人出现呼吸或心跳中止症状时,应拨打“120”或“999”紧急呼救。在4分钟黄金救援时间内,进行如下抢救:


注意事项:

施救时,尽量让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带假牙,需要摘掉,避免抽搐时造成危险。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12-27 雅文博武

    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医学知识讲座

    0

  2. 2016-12-26 136****0753赵

    学习了,感觉很吃惊?

    0

  3. 2016-12-26 136****0753赵

    学习了,感觉很吃惊?

    0

  4. 2016-12-26 136****0753赵

    学习了,感觉很吃惊。

    0

相关资讯

听故事,了解Brugada综合征发展史

猝死恐慌曾笼罩东南亚上世纪数十年间,一个可怕的谜团如幽灵般游荡在东南亚各国,从菲律宾到泰国,从缅甸到老挝,众多平素健康的青壮年在夜间不明原因地猝死,而且绝大多数为男性。统计数据表明,青壮年发生这种神秘死亡的人数位列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后,高居第二位,且猝死还呈家族聚集性,从而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恐慌。为何死神如此无情又频频光顾,无人能够回答,医学也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  当科学被阴霾

Am J Med:肥厚型心肌病是运动员猝死常见原因

年轻竞技运动员突然死亡是悲惨的事件,具有较高的公众知名度。种族和性别对运动有重要性,我们对运动员猝死的诊断和原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研究纳入2406例19 ± 6岁死亡的年轻运动员,从事29种不同的体育活动。 842名运动员的尸检证实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6.5倍(1:121; 691 vs 1:787,392运动员年; P ≤.001)。肥厚型心肌病猝死最常见的原因,8

Circulation:美国研发出面向公众的猝死模型

中国每年有54万人猝死,美国则有30多万猝死。如何预测猝死是个国际难题。厦门两位医生猝死,两位半马选手猝死。猝死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美国一项研究近期则做出一个关于无心血管病的普通人群猝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12个变量:年龄、男性、黑人、目前吸烟、收缩压、应用降压药、糖尿病、血钾、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和QTc间期。 作者说,毫无意外,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

猝死前的六个警示

近年来,纸端报头多不乏猝死新闻,比如近期厦门的两位医生壮年而逝,让人扼腕叹息。猝死有时确实毫无症状,但有时也是有迹可循的。防微杜渐,猝死前到底有哪些警示? 1. 51%猝死患者猝死1个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 这是来自美国雪松-西奈心脏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结果,研究还显示,之前有症状的患者,93%的人在猝死前24小时内症状再次反复发作。 研究者指出,

为什么单位体检预防不了猝死?

预防心梗猝死没有灵丹妙药,改变生活方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