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细颗粒物暴露与卒中发病率有啥关系?

2017-04-01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长期PM2.5暴露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相关,但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尚不太清楚。

近日,神经病学领域权威取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长期居住暴露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PM2.5)的细颗粒物(PM)与卒中发病率和其主要亚型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从于1998年-2001年招募的(基线)并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的66820名中国香港老年人(65岁以上)队列中确定了急诊入院的首次发生脑卒中患者。每年的高分辨率(1×1km)的PM2.5平均浓度来自当地的监测数据和采用线性回归得到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数据。基线住宅PM2.5暴露作为长期暴露的指标。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风险评估卒中发生风险与PM2.5暴露之间的相关性,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包括个人和邻里因素。

平均随访了9.4年,研究人员共确定脑卒中患者6733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26例(52.4%),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175例(17.5%)。在完全调整后的模型中,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的风险比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为1.21(95%可信区间为1.04-1.41),而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无统计学显著性为0.90(95%可信区间为0.70-1.71)。缺血性中风的估计在老年(70岁)、受教育程度较低和男性当前吸烟的参与者中更高。

由此可见,长期PM2.5暴露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相关,但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尚不太清楚。

原始出处:


Hong Qiu, et al.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and incidence of stroke. Neurology.2017.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7/03/31/WNL.0000000000003903.short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PM2.5可怕,短期暴露更可怕!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暴露于PM2.5(1天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重霾之下 动画演示PM2.5如何侵入人体

12月3日-4日,一团浓霾笼罩华北。同期,一个与雾霾有关的动画视频也刷爆朋友圈。这个视频颇具创意,站在雾霾细颗粒物(PM2.5)的角度,讲述他们进入人体并产生攻击的过程。这种细颗粒物中含有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经过鼻孔、咽喉、下呼吸道到达肺泡。人类吸入这种细颗粒物后,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还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引发血栓。有人评价,该动画把雾霾细颗粒物侵入人体的过程刻画得生动有趣,但我

PNAS:通过膳食补充B族维他命能够减少PM2.5颗粒对机体细胞线粒体的损害

通过膳食补充B族维他命能够减少PM2.5颗粒对机体细胞线粒体的损害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表明,南方城市、老年人和男士受PM2.5影响更大

近年来,PM2.5(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国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锐明等对石家庄、哈尔滨、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7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后证实,PM2.5短期污染显着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Hypertension:PM2.5对中国老年人高血压、血压及归因危险的长期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空气的PM2.5可能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了中国成人高血压的负担很大。较高的水果消耗量可能会减轻,而超重和肥胖可以增强这种效应。

Nature:研究揭示国际贸易相关PM2.5健康影响

3月30日,由清华大学地学系张强课题组、环境学院贺克斌课题组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林金泰课题组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自然》发表了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的文章,该成果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贸易活动中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响。据估计,与PM2.5相关的室外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300多万人过早死亡。PM2.5的产生与各类商品在生产和运输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