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ace:中国房颤注册研究全新分析:房颤消融成功3个月后或可安全停用口服抗凝药

2019-09-24 中国循环杂志 朱柳媛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领衔的中国房颤注册登记研究组在Europa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如果既往没有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血栓栓塞等病史,也不合并糖尿病,那么成功进行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时,可安全停用口服抗凝药物。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领衔的中国房颤注册登记研究组在Europa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患者如果既往没有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血栓栓塞等病史,也不合并糖尿病,那么成功进行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时,可安全停用口服抗凝药物。
 
实际上,在2018年3月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该研究团队就已经报告了该研究的更早期研究结果。两次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结果还需要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我国于2018年发布的一项房颤共识建议,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至少需要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2个月,2个月后是否继续抗凝取决于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研究者发现,在大约两年的随访期间,消融术后3个月时停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0.54/百人年 vs 0.86/百人年)和大出血事件(0.19/百人年 vs 0.35/百人年)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继续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
 
多变量分析显示,既往有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血栓栓塞等病史(HR=3.4)以及糖尿病(HR=2.06)是消融术后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停用口服抗凝药物与血栓栓塞事件无关(HR=0.71, 95% CI:0.41~1.23,P=0.21)。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登记研究,连续纳入4512例成功接受房颤消融术的患者,其中3149例在术后3个月时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其余1363例继续应用抗凝药物。两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期分别为24.2个月和23个月。
 
原始出处: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房颤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抗血栓治疗和心血管结局

在接受TAVR治疗的既往房颤患者中,伴或不伴抗凝治疗的抗血小板治疗与2年的卒中风险降低相关。

JACC:颈总动脉滤过器的置入可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

不适于口服抗凝药(OACs)的卒中和房颤高风险患者需要其他的卒中预防策略,一种新型的永久性线圈过滤器可以直接置入两个颈总动脉(CCA),用于捕获直径大于1.4 mm的栓塞。本CAPTURE临床试验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置入两边CCA滤过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为: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OAC不适用,CCA直径为4.8-9.8mm,且没有颈动脉狭窄>30%。经超声

Circulation:PPP1R3A缺陷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

肌浆网钙(Ca2+)释放异常是房颤(AF)发病机制之一。2型ryanodine受体(RyR2)和磷脂(PLN)磷酸化水平提高可增强了AF的易感性,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明确。蛋白磷酸酶1 (PP1)限制RyR2和PLN的稳态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在RyR2大分子通道复合物中发现了一个新的PP1调控亚基(PPP1R3A),该亚基已被证明可介导PP1靶向PLN。现研究人员对PPP1R3A在心衰中的作用机制进

JACC:右心疾病通过影响纤维化和传导系统促进房颤的形成

影响右心的疾病会促进房颤的形成,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探究右室疾病是否会促进房颤的发展及其发生机制。本研究通过注射野百合碱形成PH大鼠模型,并在右室疾病形成后的21天对大鼠进行分析。野百合碱可以增高大鼠右室的压力和质量,右房也会增大。在32只PH大鼠中,有32只(100%)大鼠诱发了房颤,对照组的诱发率为6%(p < 0.001)。PH大鼠有明显的

NEJM:房颤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由此可见,作为抗血栓治疗,房颤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利伐沙班单药治疗其疗效并不劣于联合治疗,其安全性更好。

JACC:儿童时期二手烟的暴露增加了房颤的发生风险

吸烟可以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近期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父母吸烟同样是一个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父母吸烟是否会增加子代房颤风险。 本研究纳入了2816名Framingham心脏研究队列中的子代,其中82%暴露与父母的吸烟状态中,父母吸烟每日增加一包,子代房颤的发生风险增高18%( [HR]: 1.18; 95% [CI]: 1.00-1.39; p = 0.04),另外,父母吸烟也是子代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