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间断咳嗽5月余,请诊断!

2020-05-26 影像园 影像园

老年女性,间断咳嗽5月余,请诊断!

【所属科室】

呼吸科

【基本资料】

患者,女,64岁

【主诉】

间断咳嗽5月余

【现病史】

患者5月来间断出现咳嗽,不伴发热及憋气,不伴咳血,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反复,随后完善胸部CT。

【影像图片】

【讨论问题】如何诊断?

【讨论】

评论:个人考虑肺癌并肺不张

【结果】

病理诊断:(左肺下叶)浸润性腺癌,大小约6.5x4.5cm。

【病例小结】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肺段支气管。生长类型可分成管外型、管壁型、管内型,其中以管外型为主,以腺癌、鳞癌等为主要病理类型。肿瘤的病理形态包括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肿物和支气管周围肿块。肿瘤的生长使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即所谓三阻征象。

X线特征如下:

1 早期X线检查不存在异常表现。
2 伴随患者病情进展,肺门部位可见突向肺野、边缘清晰的肿块影。3 肿瘤组织若阻塞气管可产生典型“三阻征”影像学表现,即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其中以阻塞性肺不张最为常见。阻塞性肺炎——肿瘤阻塞气道时,相应肺段、肺叶区域有模糊索条状片状或索条状影,密度均匀。阻塞性肺气肿——若肺叶体积明显增大,肺纹理较稀疏,透明度较高,横膈、纵膈可受压而移位。肺不张——若气管彻底阻塞,可产生片状肺不张阴影。
4 伴发肺门淋巴结肿大,其下缘有倒“S”状影,即中央型肺癌,是右上叶中央型肺癌典型征象。

CT特征如下:

1 早期CT检查可见其管壁有轻度增厚情况,且管腔中有小结节、管腔阻塞或狭窄;中期、晚期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直接征象为支气管阻塞、狭窄、肺门肿块,以支气管狭窄最为明显,表现为管腔内缘光滑或者不规则,管壁增厚;其中,支气管阻塞的主要表现为管腔变细后阻塞,管腔骤然截断;肺门肿块的主要CT表现为肺门区域外缘光滑,或者出现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中央型肺癌间接征象是肿瘤未完全梗阻支气管时所致阻塞性肺气肿,肿瘤彻底阻塞支气管时,其相应部位有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表现,CT表现为斑片状的模糊影,或者肺叶、肺段实变影;增强扫描后,在明显强化不张肺叶的衬托下,其狭窄支气管会显示的更清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1-09-29 呼吸科小医生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21-04-05 TZF0811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更新版(QLQ-LC29)有效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调查表肺癌13(QLQ-LC13)评估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且是为国际临床试验开发的第一个EORTC模块。自1994年发布以来,已经出现了可能对

江西首家III期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中心成立

5月15日,江西首家III期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中心成立。 舒羿 摄

李峻岭教授:从临床实践到研究进展,全面基因组测序为晚期肺癌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机会

晚期肺癌是最早迈入精准治疗领域的瘤种,人们对于精准治疗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基石。近年来,基因检测的发展为精准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如何将基因检测手段用好是实践

Chest: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安全性

ENB诊断PPL患者是否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敏感性高。

Thorax:肺癌筛查项目中,肺活量测定发现既往无COPD个体气流阻塞的患病率高

将肺活量测定纳入以社区为基础的靶向肺癌筛查项目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发现很多既往没有被诊断为COPD的气流阻塞个体。

Sci Rep:根据TCGA甲基化数据确定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标记

这项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甲基化标记,可以可靠地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

拓展阅读

问诊分析:左下肺癌术后才2年,右上又现实性结节,转移还是新发,良性还是恶性?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左下叶肺癌术后才2年,检查发现右侧实性病灶,到底是不是转移?该怎么办?与大家分享交流。

停药不停效!吴一龙&杨学宁团队:肺癌患者停药20个月未复发!

通过创新性ctDNA结果为依据而开展的适应性降阶治疗策略,至少75%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可以从药物假期治疗策略中获益,且23.3%的患者中位时间为19.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复发,平均推迟耐药9个月。

注意了,肺癌EGFR和TP53基因双突变且基因组加倍靶向药疗效差,需要早准备替代治疗!

最近有研究表明,TP53基因功能的丧失与其他遗传事件一起促进了耐药,这个可能会反应在全基因组加倍上。

问诊分析:大专家们不要吓病人呀!博士被鼓动手术,我磨破嘴皮结友还是不放心哪!

35 岁男性肺结节患者咨询治疗方案,文中分析其结节情况,认为可随访,指出大专家不应过早建议手术,应考虑患者利益。

《科学》杂志报道,抗炎药伊他替尼可大幅度提高PD-1治疗肺癌的疗效!

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的报道很有意思,通过药物减缓炎症增强了PD-1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肺癌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耐药后,却仍然对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敏感,这是怎么回事?

介绍两种新型肺癌治疗方案,以两个患者案例阐述三代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提出“药物假期”概念及“靶向药物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