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请不要喝这些下了”药“的酒

2016-02-05 MedSci MedSci原创整理自网络

酒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素有“把酒谈心”、“把酒祝东风”的说法。春节归家,访亲问友、离家的时候总是少不了“喝一杯”的提议,最近网络上有个段子说:“喝酒不认真,此人是医生”。因为医生在喝酒的时候还在考虑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还在担忧他们的病人有没有喝酒。药物和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因此很容易相互作用,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降压药后饮酒可使血管扩张,药物的降压作用增强,引起低血压;镇静药后

酒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素有“把酒谈心”、“把酒祝东风”的说法。春节归家,访亲问友、离家的时候总是少不了“喝一杯”的提议。最近网络上有个段子说:“喝酒不认真,此人是医生”,小编想为医生解释一句,因为医生在喝酒的时候还在思考那些服用后不宜饮酒的药物,还在担忧他们的病人有没有自酿这些“下了药的苦酒”。

药物和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因此很容易相互作用,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降压药后饮酒可使血管扩张,药物的降压作用增强,引起低血压;镇静药后饮酒可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可能反而会导致行为紊乱;大部分感冒药中有非甾体类药成分,服用后喝酒会使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抗凝血药后喝酒可能因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出现消化道出血难止的情况.......具体的相互作用方式和药物如下:

一、影响药物的代谢

1.抗生素和双硫仑类解酒药: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曲松、先锋等);硝基类(硝基咪唑和硝基呋喃类的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唑酮、硝呋太尔等);噁唑烷酮类药物(如利奈唑胺)

乙醇进入体内后,先会由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将它转化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而如果乙醛在体内堆积,就会产生不适症状。而以上这些药物的代谢需要乙醇脱氢酶,这导致酒精代谢——乙醛到乙酸的抑制,最终造成体内乙醛浓度升高,会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强烈的不适症状。有时甚至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致命后果。医学上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之为“戒酒硫样反应”。

2.降糖药: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用来治疗糖尿病的一些药物,如氯磺丙脲和其他磺脲类药物会偶尔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头晕、恶心、脸红和血糖水平极低。

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期间,空腹饮酒后会出现心慌、出汗、疲劳乏力,甚至烦躁、意识混乱等低血糖症状,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被醉酒反应掩盖,最终导致低血糖性休克。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服药后的24小时内都有可能出现。

另外,服用降糖药二甲双胍后饮酒,不仅会降低血糖水平,还可能导致危险的副作用。酒精会增加其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

3.抗凝血药:华法林

在短时间内较多饮酒时,酒精就会和一些药物“争抢”代谢酶,导致药物不能及时被代谢。比如说,一种用于预防血栓的药物华法林,喝酒就可以导致它在体内的代谢减少,药效增强,带来更多出血风险。

二、影响药物的疗效

1.降压药:硝酸甘油、利血平、胍乙啶、复方降压片、地巴唑、消心痛等和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

酒精可以扩张血管,从而增强降压作用,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尤其是对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利尿降压药的患者,饮酒后会使血压降低太过,导致眩晕、头昏眼花,甚至晕倒。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药物中的一类,而酒精会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药效,会对心脏病发作或治疗心力衰竭、胸部疼痛或心律异常的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镇静安眠药和抗过敏药:安定、苯海拉明等

酒精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是抑制性的,镇静安眠药和某些抗过敏药的功效也是抑制中枢神经,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如果这两种药物服用后饮酒,会对大脑造成过度抑制,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增加跌倒、受伤等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昏迷和呼吸抑制。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死于酒后服用安眠药。

饮酒还会扰乱正常的睡眠模式,使人频繁在夜间醒来。酒后要至少六个小时才能再服用安眠药。

3.抗抑郁药:苯乙肼、异羧肼、尼拉米,舍曲林、百忧解和帕罗西汀等

如安眠药和酒精一样,服用抗抑郁药后饮酒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反应能力,甚至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特别注意: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最好完全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与这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会出现血压上升的危险。
     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后饮酒,会造成头晕、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

4.抗癌药

少量的酒精即可抵消药物的作用,酒精还会促使癌细胞发生转移和扩散。同时,化疗药物多有肝脏毒性,再饮酒会更加促进这些不良反应,引起严重的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5.制酸药: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可以让酒精被人体吸收得更快,饮酒也可加重药物对肝脏或是消化道粘膜的损伤作用。

尽管酒精与质子泵抑制剂之间并无任何直接的反应,但大量的酒精会对胃部和食管之间的肌肉起到放松作用,增加胃酸反流,胃食管反流患者饮酒后会加重烧心。而且,酒精会刺激和腐蚀胃部和食管的内膜,还会增加胃酸的生成量,因此会加重胃酸反流和胃溃疡的症状。因此胃溃疡、胃食管反流患者服药期间最好勿饮酒。

6.避孕药

与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相比,酒精离开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身体的速度会较慢。尽管酒精并不会降低避孕药的效果,但饮酒会影响女性的决策制定能力和性欲。

三、影响药物的副作用

1.降脂药:他汀类药物

饮酒也可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他汀类降脂药,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还有一个潜在的副作用——造成肝脏损伤,服用他汀类药物后饮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2.止痛药:阿片类药物

酒精会增强某些止痛药的效果,当服用处方类止痛药后饮酒,酒精会增强这类麻醉药品的镇静副作用,从而增加疲劳感,导致血压水平下降。甚至出现呼吸抑制。

3.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布洛芬、扑热息痛、感冒药、强的松等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体内会有特定种类的代谢酶(CYP2E1),可能会使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产生有害的中间代谢产物,会造成肝损伤。

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感冒药后大量饮酒,酒精会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损伤,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被发明的本意是为了让人更加愉悦,尤其是节日里饮酒还包含有庆祝的意味。但是,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正在服用以上药物的患者来说,为了健康,这个春节,请勿饮酒,不然庆祝的美酒可能将会变成自酿的“苦酒”!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6-02-07 苏格拉底

    哎哟,不错哦

    0

  2. 2016-02-07 苏格拉底

    哎哟,不错哦

    0

  3. 2016-02-05 忠诚向上

    好好学习

    0

相关资讯

肺动脉高压特效药物万他维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患者面临断药危机

2015年12月10日,一封由1400余名患者、医生、人大代表、病友组织、社会人士联名签署的公开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被发送到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总部,希望其留下即将退出中国的肺动脉高压药“万他维”。 这一切源自半年前一封信。6月29日,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办公室突然发出通知,终止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通知中说,“由于捐赠方拜耳公司全球策略调整,万他维自2015年起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Schizophr Res:抗抑郁药物是否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效?

认知障碍是精神病谱系障碍的一个重要特征。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大的效果,并且抗抑郁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尚不知晓。 研究人员纳入187名患者,其中包括患有双相情感障碍(N = 74)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N = 113),并且检测了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去甲文拉法辛)的血清浓度,且分析了与神经心理学测试行为的相关性行为,包括语言学习、语言记忆、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

BJP:新药理学指南阐明多种药物靶点特性

图片来源:footage.shutterstock.com 2015/2016新型的简明的药理学指南为超过1700多种人类药物靶点提供了一项最有价值且最为独特的特性概览,这对于目前临床治疗或未来治疗性策略的开发将带来非常重要的信息和参数。 这项指南每两年发布一次,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国际基础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的命名委员会会对大量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而该组织是一个志愿、非营利性

盘点:白血病新药研究进展汇总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白血病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化学、放射以及遗传因素,个体的发病原因又因自身机体的条件及所处环

法国致命临床试验设计或有问题

法国致命临床试验设计或有问题 科学家要求发布更多相关信息 图片来源:Image Source/Corbis 科学家正在表达对一项法国药物试验设计的担忧,并且呼吁发布更多信息。此次试验导致1名参与者死亡,其他几人则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包括英国皇家统计学会(RSS)在内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份描述该试验如何开展的文件,并且表示,关键信息仍然缺失。 研究人员尤其

有效期≠使用期:你家的药物多半过期了!

不少人认为药品的保质期就是它的使用期限,认为开封后还能使用到有效期。然而专家提醒,药物有效期不等于使用期,一般来说,开封后的药物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药品开封后要注意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张征介绍,药品的有效期是有条件限制的,就是药品的标签及说明书中所指明的贮存条件。一旦贮存条件发生了改变,药品的有效期也会发生变化。例如规定在冰箱中保存的药品若在常温下保存了,即使在有效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