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中科院揭示H10N8人感染分子机制

2015-01-16 伊文 中国科学院

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突破,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被国际杂志《自然Ÿ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自从2013年2月我国报道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人感染H

继2013年先后在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在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趋势评估上取得新的突破,研究结果已经于2015年1月9日被国际杂志《自然Ÿ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自从2013年2月我国报道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受体结合实验表明,H7N9病毒的主要流行株系安徽株(A/Anhui/1/2013)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既能结合人源受体,同时也保留着禽源受体结合能力。2013年12月起,我国先后发生3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病例,并导致2人死亡。这种能感染人的H10N8病毒是否像H7N9病毒一样已经获得了人源受体结合能力呢?是否存在引发大流行的潜在风险?

为了分析这次的H10N8病毒的受体结合特异性,研究人员从病毒层面和HA蛋白层面,对最早的分离株——江西东湖株H10N8禽流感病毒(A/Jiangxi-Donghu/346/2013)的受体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无论在病毒水平还是HA蛋白水平,H10都特异性结合禽源受体,而不像H7N9安徽株一样获得了人源受体结合能力。研究人员还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了多种HA蛋白对人气管组织及鸭子小肠组织的结合能力,证明H10蛋白对表达禽源受体的鸭子小肠组织有很强的结合,但不结合表达人源受体的人气管组织(如图)。

HA蛋白对人气管组织及鸭子小肠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

(点击图片看大图)

为了阐明H10蛋白特异性结合禽源受体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利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解析了H10蛋白与禽源受体和人源受体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受体结合位点的137位精氨酸在H10对禽源受体的偏好性结合中起关键作用。

该研究表明这次的能感染人的H10N8病毒依然是一个典型的禽流感病毒,对人源受体亲和力极弱,暗示该病毒并不具备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

该研究工作由高福课题组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王敏与微生物所的张蔚博士共同完成。同时,该研究工作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施一、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向东、刘金华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的舒跃龙、周剑芳等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该项目得到了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基金支持。

原始出处:

Min Wang,Wei Zhang,Jianxun Qi,Fei Wang,Jianfang Zhou,Yuhai Bi,Ying Wu,Honglei Sun,Jinhua Liu,Chaobin Huang,Xiangdong Li,Jinghua Yan,Yuelong Shu,Yi Shi & George F. Gao.Structural basis for preferential avian receptor binding by the human-infecting H10N8 avian influenza virus.Nature Communications 6, Article number: 5600 doi:10.1038/ncomms6600


作者:伊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活禽交易不止,禽流感威胁不息

活禽交易一直是中国民族特征的一部分。从小村庄到大城市,人们把不同的禽类集中在农贸市场一起销售。这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核心。不幸的是,这个传统需要改变。 2013年,一种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株H7N9病毒,在中国引起144例感染,其中死亡47例。现在,全国正在经历第二波病毒的袭击,截止到2014年4月8日共有258确诊病例,99例死亡。 科学证据表明病毒的传播与活禽市场存在相关性。2014年4月18

Cell Host Microbe:科学家制成致命流感病毒引争议

美国科学家11日说,他们利用正在野鸭中传播的流感基因片段,制造出与“西班牙流感”病毒极度相似的一种致命病毒。尽管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成果有助于应对下一场流感大流行,但这个实验仍被一些人批评为“鲁莽”、“疯狂”和“危险”。“西班牙流感”暴发于1918年,当时曾导致约4000万人死亡,是有史以来对人类打击最大的一次流感大流行。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

Nat Commun:新模型预测禽流感在亚洲传播区域

英国新一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刊载报告说,针对正在亚洲部分地区传播的 H7N9 禽流感病毒,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预测,制作了禽流感传播风险地图,警示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防范。 自从 2013 年 3 月出现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病例以来,该病毒在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地区已感染多人。它可以引发重症肺炎并危及生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科

哈尔滨出现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9月2日消息,从农业部获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发生一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8月2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镇东跃村部分养殖场的鹅出现疑似禽流感症状,发病20550只,死亡17790只。8月30日,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禽流感疫情。9月1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该起疫情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目前,该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JAMA:A/H7N9型禽流感疫苗与MF59佐剂混合使用安全有效(2期临床试验)

在中国,人感染A/H7N9型禽流感已导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安全有效的疫苗研制正在进行当中。研究者比较了不同剂量的混有或未混有MF59佐剂的甲型流感/上海/ 2/13(H7N9)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型。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10月8日的JAMA。自2013年9月开始,多中心、随机、双盲的2期临床试验在美国的4个研究点展开,招募了700名成年人(19-64岁),随访6个月于2014年5月完成。在第

德国禽类养殖大州现禽流感疫情

 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12月15日说,该州一家火鸡养殖场出现禽流感疫情。病毒属于H5亚型,但是否为上月在欧洲多国出现的H5N8型禽流感病毒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事发养鸡场位于下萨克森州克洛彭堡,有关部门将扑杀近2万只火鸡。克洛彭堡已禁止所有养鸡场运输家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表示,目前尚无人感染这种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下萨克森州为德国禽类养殖大州。仅克洛彭堡饲养的家禽就接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