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2大问题及9个对策

2017-03-17 佚名 亿欧网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逐渐退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中医执业医师比例持续减少,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药产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传统中药炮制技术逐渐失传,中药炮制加工工艺不严格,影响了药物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

一、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被边缘化的症结主要在于其社会效率,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体制不能像西医一样培养大批量可进入临床的医学人才,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中医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中医并不适合目前这样大批量培养方式。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理论主要是辩证治疗。中医教育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中医辩证的思维方式。

中医科研发展滞后导致中医发展动力不足。中医向前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类对于中医学的认识程度,需要建立起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中医科研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中医学的认识程度,中医亟需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

二、中药创新动力不足

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但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上,都被日韩等国甩在了身后。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一年约800亿美元,我国占10%。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很便宜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然后他们就生产成一些很贵的、赚钱的产品。日本和德国反倒成了中药市场最赚钱的国家。

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我们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计算,由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药创新动力不足,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够,中药科研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中药在医院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中药与西药往往被对立起来,往往非此即彼。而实际上中药与西药并非对立关系,中药的科研发展也可借鉴西药的科学方法论去研究进步,而不是让千年以后的中国人抱着黄帝内经展现文化自信。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坚持中医中药并重,多渠道、多途径挖掘和培养中医药互通人才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药工按方嘱配药,两者协调配合,共同为患者服务。中药是在中医医疗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医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对于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只有真正精通中医药理论,才能为患者释疑解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只有真正懂得中药的特性,才能把握用药剂量,对症下药。因此,医要通药,药要通医,医药互通才能称为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同时,培养中医药人才,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二、吸取西医长处,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由于中医诊治手段单一,诊病多凭感官经验,主观判断成分较多,缺乏必要的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在当前患者健康意识浓厚、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的形势下,传统的中医诊治手段已无法完全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因此,中医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现代医学的科学检查技术和手段,坚持中西医药并用,走中西药医结合之路。只有这样,中医在临床应用中才不会被边缘化。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要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体,既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医学科学诊断技术,取西医药之长补中医药之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患者服务。

三、加强各级中医医院的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将不断增加,各级中医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支持建设了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增加了中医药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灵活、费用低廉,对治疗慢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偏瘫、风湿、艾滋病和不孕不育症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在抗击埃博拉、“非典”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重点专科的建设,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优势。

四、加强中药材野生转家种的研究工作,扩大中药材的栽培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人们传统公认且来源于特定产地的品种优良、疗效确切、产量高、带有地域性特点的名优正品药材。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中药普遍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由于不同产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差别较大,其有效成分含量也不相同。因此,要加强对濒危、名贵中药材的野生转家种研究工作,扩大栽培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道地药材,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五、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流通的监管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及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的规范性文件。对中药材实行GAP管理的目的是: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建立优质、无污染、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明确、质量稳定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为中药饮片提供优质原料。同时,要加强中药流通市场的管理,严格执法监督,严历打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和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可靠。

六、严格执行中药炮制规范,使用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中药炮制是通过净制、切制、炮制等工艺来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降低或消除其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用药安全。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效成分的含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酒炙大黄,其苦寒泻下作用减弱,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和腹痛之不良作用减轻,活血祛瘀药作用增强;大黄炒炭后,凉血化瘀、止血作用增强;大黄醋炙后,消积化瘀作用增强)。因此,在使用中药前,要严格按照中药炮制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炮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炮制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中药的不良作用,发挥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七、鼓励中药企业加强新药开发和研究,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中药汤剂由于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对于婴幼儿、意识模糊、昏迷患者使用难度较大,同时煎煮耗时费力,不适应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疾病的临床用药需求。因此,国家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加强对中医组方和中药剂型的创新,加强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研制出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的特色中药制剂。同时,加大对中药行业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加强中药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工作,将道地药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提升中医药产业的含金量和整体发展水平。

八、加大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力度,将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文化教育纳入小学文化课程

政府要在全社会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尊重、学习中医药知识的氛围,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把方剂歌诀、中药性味归经、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相关知识,改写成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儿歌,代代传唱;同时,将中医药文化教育纳入小学文化课程,使中医药文化深深扎根于子孙后代心中。

九、经常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方剂学、传统炮制技术的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热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活动,使中医药工作者在丰富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中医药理论知识,激发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热情,共享中医药文化盛宴,使古典中医药文化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中焕发出青春光彩。

综上所述,我国中医药事业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坚持中医中药并重,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继承创新,才能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11-11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2. 2017-03-18 为你把脉

    滚滚滚哈哈哈还好还好

    0

  3. 2017-03-17 明心见性

    最根本的是发展方向有问题

    0

相关资讯

教育部: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顶层设计

自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所中医学院以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已走过了60年历程。今天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一代代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张大良介绍,目前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院校238所,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4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单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

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专家解析中医药法四大亮点:民间中医有望获证

“有技无照”有望合法行医,药材质量将被全程监管,“片仔癀”等处方工艺将受“特殊保护”,“张悟本们”不得“忽悠”……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25日审议通过的中医药法备受各界关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文化资源和重要生态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中医药法作为

刘延东: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2016年是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2月29日与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座谈。她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知名院校和学科,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刘延东指出,60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长足

卫计委: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药品加成

导 语: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在所有城市推开,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推进新旧运行机制平稳转换。1月5日~6日,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指出,2017年要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全国已有1560多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医药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今年,我国将

光环下的屠呦呦在想些什么

得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屠呦呦很淡定。这种淡定,和她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心情有点类似。2015年,因为获得诺奖,屠呦呦成了中国一张闪亮的科技名片。自那之后,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突然之间,被推进了舆论场的中心地带。采访、座谈、慰问,“明星”的光环与喧嚣让老人不太适应。“关于奖项,屠老师不太关注”80多岁的姜廷良坐在座位上,身体前倾,以便能离话筒近一些,更清晰地向在坐的记者朋友们讲述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