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安慰剂效应有多强?实验证明,明知是安慰剂,居然也真的起效……

2020-08-09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医学新视点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一直被认为是检验潜在新药的金标准。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证据:安慰剂确实会通过心理因素引起生理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一直被认为是检验潜在新药的金标准。不过,“安慰剂效应”也是人们常常能观察到的有趣现象之一:在接受没有活性成分的药物或“假”干预手段但对此并不知晓的情况下,由于患者“相信自己接受了有效治疗”,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即便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安慰剂,安慰剂效应也仍然存在。那么,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是受试者刻意说了“好话”呢?《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证据:安慰剂确实会通过心理因素引起生理作用。

这项研究由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学系学者牵头完成。为了探讨非欺骗性安慰剂(即人们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安慰剂)能否真正起到生理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两个平行的实验,同时通过主观感受和客观生理指标,来测试非欺骗性安慰剂对改善情绪和大脑活动的有效程度。

在两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向两组独立的受试者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包括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和中性的图片,两组播放顺序和每张图片播放时间的间隔略有不同。实验1包括68名受试者,在观看每张图片后,都要求受试者通过1-9分评分来反馈心理感受。实验2包括218名成员,研究人员在整个图片播放期间对他们测量了情绪相关的脑电波活动。

两个实验中,受试者都被分为两组。所有成员都同时吸入了研究人员准备的盐溶液鼻腔喷雾剂。不同的是,第一组成员被明确告知,这是安慰剂,不含任何活性成分,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有用,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感受。第二组成员则被告知,这种喷雾剂能够改善生理指标。

两项实验中,都有近半数受试者明确知道自己接受了安慰剂.结果显示,在实验1中,当播放负面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明显减少了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情绪困扰。而播放中性图片时,两组受试者的情绪反馈相似。

实验1中,观看负面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明显减少了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情绪困扰。在实验2中,无论是负面图片还是中性图片,都引起了受试者脑电波的明显波动。不过,当图片出现时,非欺骗性安慰剂还是明显减少了受试者与负面情绪有关的脑电波活动。实验2中,观看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组的受试者,与负面情绪相关的脑电波活动整体更轻微(b);在单张图片播放的5000 ms期间,脑电波大幅波动的时间更短(c-红色代表波动大,蓝色代表波动小)。

作者之一,密西根大学心理学教授Ethan Kross博士表示:“这些发现提供了初步支持,非欺骗性安慰剂不仅仅反映了应答偏倚——也就是促进受试者表达研究人员想听到的那些效果,而且具有真正的心理生物学作用。”

研究人员提出,这种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在常规临床实践中也有应用潜力,用好安慰剂“心胜于物”的效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开药物而是提供安慰剂来帮助患者。“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被告知安慰剂的有效效应,每天服用两粒毫无副作用(也没有活性成分)的糖丸,就能让人减轻压力。”研究通讯作者,密西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Darwin Guevarra博士表示,“这些实验结果让这一场景更有可能实现。”

原始出处:

Darwin A Guevarra, Jason S Moser, Tor D Wager,et al.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Nat Commun. 2020 Jul 29;11(1):3785. doi: 10.1038/s41467-020-17654-y.

作者: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20-08-13 站在塔尖
    展开1条回复

相关资讯

N Engl J Med:成人院外心脏骤停:肾上腺素vs安慰剂

英国和澳大利亚学者在《N Engl J Med》发表了一项肾上腺素在院外心脏骤停中使用的随机试验。

FDA:多数抗肿瘤临床试验中可不设安慰剂对照组

2018年8月,美国FDA药审中心CDER(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发布了关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肿瘤疾病的临床双盲试验和安慰剂使用指南。FDA建议,在设计抗肿瘤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时,仅在特定情况下,才需使用安慰剂对照。这一草案的颁布是基于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治疗肿瘤疾病,可能面对实际操作和伦理上的问题的考量。一、安慰剂广义的安慰剂不仅包括无

NEJM:急性胃肠炎儿童鼠李糖乳杆菌GG与安慰剂治疗比较

由此可见,在患有急性肠胃炎的学龄前儿童中,接受5天鼠李糖乳杆菌GG疗程治疗的患者结局并不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更好。

J Clin Periodontol:牙膏中安慰剂与活性剂比较 活性剂或对牙龈指数有影响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比较含有或不含有活性剂的牙膏时,网络荟萃分析(NMA)显示两者有显著差异;但在比较牙膏中的活性剂时,未发现不同牙膏之间存在差异,但含有精油的漱口液对牙龈指数(GI)评分的影响最大。该论文于5月6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牙周病学杂志》(J Clin Periodontol)。

J Rheumatol: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试验中的安慰剂反应

过去20年间,RA临床试验中的安慰剂反应有所增加。RA表型的转换、试验设计的改变以及期望偏倚与这种现象有关。

NEJM:瑞德西韦随机双盲试验初步结果出炉!研究团队:优于安慰剂,但单靠它治疗还不够...

接受瑞德西韦的患者的中位恢复时间为11天。相比之下,接受安慰剂者为15天。根据生存分析估计,瑞德西韦治疗14天的死亡率为7.1%,安慰剂为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