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ens:疱疹病毒和疟原虫或形成致命组合

2015-06-19 佚名 生物谷

疟疾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高致死性疾病之一。患上严重疟疾的儿童大约有20%会死亡。实际上,让患上疟疾的情况更加糟糕的是,同时感染了疟原虫和其他致病菌(或寄生虫)。在非洲泛撒哈拉地区,很多婴儿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感染了人类四型疱疹病毒(EBV)。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抗体开始减弱的时候,这个阶段也很容易感染上疟原虫而患上疟疾。 近期发表在《Plos Pathogens》的研究文章称,他们发现

疟疾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高致死性疾病之一。患上严重疟疾的儿童大约有20%会死亡。实际上,让患上疟疾的情况更加糟糕的是,同时感染了疟原虫和其他致病菌(或寄生虫)。在非洲泛撒哈拉地区,很多婴儿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感染了人类四型疱疹病毒(EBV)。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抗体开始减弱的时候,这个阶段也很容易感染上疟原虫而患上疟疾。

近期发表在《Plos Pathogens》的研究文章称,他们发现了感染疟人类疱疹病毒(EBV)可能导致人体对疟疾的免疫能力严重下降。通常在第一二次局部区域接触恶性疟原虫并患上疟疾的时候,人体即获得免疫。再次感染疟原虫时,免疫系统会调动身体消灭这些病原体。而该课题组在实验发现,如果小鼠急性感染了非致死性人类疱疹病毒MHV68(一种非致死性的人类疱疹病毒),针对约氏疟原虫(一种非致死性疟原虫)的二次感染的免疫力严重降低,并导致这种非致死性的疟原虫成为了小鼠新的致死性威胁。

他们还发现,非致死性人类疱疹病毒MHV68的一种膜蛋白M2起了很大作用。首先,在MHV68急性感染时,这种蛋白质能够抑制宿主对该病毒的抗病毒反应。其次,在这种病毒和疟原虫共感染的情况下,宿主针对疟原虫的免疫反应的抑制与M2相关联,让非致死性的约氏疟原虫变成致命的感染源。

作者们总结道,在小鼠实验中,发现急性感染人类疱疹病毒导致针对疟原虫的免疫力下降,对人类也有重要启示。对新生儿而言,同时感染人类疱疹病毒和疟原虫会带来很高的风险。同时,在新生儿中,针对疱疹病毒的疫苗,可能也为抵抗疟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原始出处:

Caline G. Matar, Neil R. Anthony, Brigid M. O’Flaherty, Nathan T. Jacobs, Lalita Priyamvada, Christian R. Engwerda, Samuel H. Speck , Tracey J. Lamb .Gammaherpesvirus Co-infection with Malaria Suppresses Anti-parasitic Humoral Immunity.PLoS Pathogens, May 21, 2015.DOI: 10.1371/journal.ppat.100485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6-04-02 cnxcy
  2. 2015-06-25 huaxipanxing

    看看

    0

  3. 2015-06-21 summer474cn

    ?

    0

  4. 2015-06-21 summer474cn

    ?

    0

  5. 2015-06-21 yydlt

    原来这样文章可以发很高分SCI!

    0

相关资讯

STM:表观遗传药物或可终止疱疹病毒活性

表观遗传药物是一类通过改变基因表达而起作用的新型药物;它们能阻断动物中的疱疹病毒感染。 这些结果提示,用表观遗传药物来阻断人体内的疱疹病毒基因表达可能是让该病毒受到控制的一种新方法。不同类型的疱疹病毒会引起口周的唇疱疹及眼部(眼疱疹)和生殖器疱疹。就像是细胞中的DNA,疱疹病毒DNA被包在被称为染色质的封包中。该病毒用一种叫做LSD1的蛋白来“解开”该封包,使得它能表达有关基因。 Thomas

Cell Rep:疱疹病毒增强复制感染能力机制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维斯拓研究院(The 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感染会引发机体细胞染色体端粒的重排,该研究或揭示了诸如疱疹病毒等病毒如何利用端粒重排的模式来抵御其它病毒并进行病毒自身的复制。 研究者Hilary Koprowski表示,我们都知道端粒在细胞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ntimicrob Agents Chem:抑制疱疹病毒复制的新型抑制剂

近日,圣路易斯大学研究人员证实家族分子即核苷酸基转移酶家族(NTS)酶抑制剂是疱疹病毒新的潜在治疗药物。研究结果发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杂志上。 这一发现有助于疱疹患者新治疗药物的开发,目前患者的疗法是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阿昔洛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研究员Lynda A. Morrison博士说:但由于NTS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