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卡病毒疫苗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

2018-01-30 MedSci MedSci原创

日本武田制药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该公司纯化、灭活、以明矾为佐剂的塞卡病毒疫苗TAK-426的快速通道认定。FDA的快速通道认定旨在促进急需药品的上市,来填补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快速通道下,制药企业与FDA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塞卡病毒是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经由埃及斑蚊传播,可使受斑蚊叮咬的人罹患塞卡病毒感染症。

日本武田制药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该公司纯化、灭活、以明矾为佐剂的塞卡病毒疫苗TAK-426的快速通道认定。FDA的快速通道认定旨在促进急需药品的上市,来填补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快速通道下,制药企业与FDA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塞卡病毒是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经由埃及斑蚊传播,可使受斑蚊叮咬的人罹患塞卡病毒感染症。

该候选疫苗TAK-426目前正在进行I临床试验(ZIK-101),并正在进行美国IND申请。如果来自ZIK-101的初步数据是积极的,武田将尽快组织II临床试验。

除塞卡病毒疫苗外,武田正在推进多项疫苗计划,以解决被高度重视的传染病问题,包括登革热,诺如病毒和小儿麻痹症在内的多种传染病。武田的登革热候选疫苗TAK-003也被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目前正在进行关键性的III期临床试验来评估其有效性,预计将于今年取得初步数据。 

原始出处:

https://www.europeanpharmaceuticalreview.com/news/72245/zika-vaccine-fast-track-designation/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寨卡肆虐催生疫苗研发热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目前已同寨卡联系起来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非同寻常”的集中暴发,是必须“引发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做好防治,告别“寨卡”恐慌!

2月9日,我国确诊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入江西赣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13日病情明显好转并出院。患者回忆,回国前发现自己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回国下飞机后马上到当地医院进行了咨询并诊治。他的幸运出院是偶然么? 中国CDC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解释说,这位病人的发现,一是归功于各级医疗卫生人员高度敏感性和责任心,及时发现并处置。第二归功于病人本人,有蚊类疾病和传染病的意识,为其病情识别和

欧盟拨款1000万欧元资助寨卡病毒研究

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中拨款1000万欧元,资助寨卡病毒研究。 欧盟委员会表示,这1000万欧元将首先用于研究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关联。一旦证实二者之间确实存在联系,研究人员将继续研发抗寨卡病毒的方法,包括开发病毒检测方法以及就可能的治疗方法或疫苗开展试验。 主管卫生与食品安全的欧盟委员维特尼斯·安德柳凯蒂斯表示,欧盟范围内已有一

Nature:同日三篇重磅研究同时揭开寨卡病毒的美洲传播之谜

日前,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对寨卡病毒(ZIKV)进行了基因组学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数百个来自临床和埃及伊蚊寨卡病毒样本的测序结果,追踪了 2015 年寨卡病毒爆发的起源和传播情况。

Nat Commun:复旦大学研究者发现对抗寨卡病毒的潜在治疗方案

本周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篇论文A peptide-based viral inactivator inhibits Zika virus infection in pregnant mice and fetuses公布了一种寨卡病毒抑制剂,它成功降低了怀孕小鼠和胚胎中的病毒水平。实验证明抑制剂不会对怀孕小鼠造成伤害。这些发现表明这种药物有望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

索非布韦被证明具有抗塞卡病毒的作用

索非布韦(Sofosbuvir)是吉利德公司旗下的用于治疗慢性丙肝的新药,于2013年12月6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于2014年1月16日经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在欧盟各国上市,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近日,索非布韦被证明在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中能够有效保护和拯救寨卡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并能够阻断病毒向小鼠胎儿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