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 Oncol:肺癌耐药机制及临床诊疗策略制定

2017-05-23 佚名 转化医学网

转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肿瘤驱动性基因突变如何通过不同的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肿瘤靶向治疗开辟了道路,而紧随靶向治疗之后的耐药问题,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转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肿瘤驱动性基因突变如何通过不同的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肿瘤靶向治疗开辟了道路,而紧随靶向治疗之后的耐药问题,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肿瘤管理往往基于分子诊断的证据基础制定最优的治疗策略。近期,发表在Current Onc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Management of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rom a clinical and pathology perspective,以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为核心,探讨EGFR突变NSCLC的治疗及第一、二代EGFR-TKI治疗后耐药机制问题,并提出一个可行的临床路径,帮助临床及病理医生制定最优治疗策略。



EGFR耐药机制可分为四大类:EGFR二次耐药突变、旁路激活、下游通道激活和组织转型;其中T790M突变是主要的耐药机制(约占60%),此外还有EGFR扩增(10%)、PIK3CA突变(5%)等;对耐药机制的研究推动了第三代EGFR-TKIs药物的开发,针对T790M突变的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与伴随诊断试剂同时获批上市。可见驱动性基因突变的确诊已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体系。



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在不同阶段检测分别检测EGFR突变、T790M突变,或者考虑PD-L1检测,并以此来确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已成为EGFR突变NSCLC诊疗的新常态。而这一诊疗体系的建立中,分子诊断至关重要,不同阶段,选择具有明确临床治疗指导意义的基因进行诊断是基本策略。

所谓的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的基因是指该基因突变已有对应靶向治疗药物或者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目前已知的肺癌驱动性基因有数十种,如上图所示,EGFR、ALK、ROS1基因突变已有对应的靶向药物获批上市, RET、MET、BRAF、PIK3CA、HER2等也有对应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耐药研究的深入和靶向药物的上市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同时也对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肺癌的不同阶段,如何选择经济、合理的诊断策略,对关键性驱动基因突变进行选择性检测变得至关重要。

从NCCN最新更新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可知,检测EGFR、ALK、ROS1基因突变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基本策略。在有限的标本情况下,采用简单快捷的PCR方法实现三基因同步检测无疑是最经济、高效的检测手段!

与此同时,对于经TKIs药物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患者,采用NGS技术检测EGFR、ALK、ROS1、KRAS、RET、MET、BRAF、PIK3CA、HER2等基因突变状态明确其分子分型是可选策略,可为临床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检测的结果直接决定了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选择高品质合规的检测试剂盒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PCR方法还是NGS方法,选择严格质控的基因检测(合规的产品和检测实验室)十分重要!

原始出处:

M Cabanero, R Sangha, BS Sheffield, et al, Management of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rom a clinical and pathology perspective. Current Oncology, Vol. 24, No. 2, April 2017.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05-31 医鸣惊人

    学习了

    0

  2. 2017-05-24 大爰

    好文章学习并分享!

    0

相关资讯

J Clin Invest:基于新机理的肺癌治疗新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原型药物运用新机制治疗肺癌】细胞通过分子开关(磷酸分子)不断转化蛋白质,这些成分已经成为常见的药物靶点。在一项新研究中,通过直接激活肿瘤抑制蛋白的新型小分子在小鼠中预防了肺癌肿瘤。凯斯西储大学的Goutham Narla博士说:“我们目前治疗癌症患者的所有药物都是针对我们所谓的激酶,它将磷酸分子粘附到蛋白质上,但同样重要的是将磷酸盐关闭。” 一种酶-PP2A可以通过除去附着于其上的磷酸

JCI:一种原型药物利用新机制治疗肺癌

细胞不断地利用分子开关(磷酸分子)开启和关闭蛋白表达,也因此,这种分子开关成为常见的药物靶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种新的小分子直接激活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可阻止小鼠中的肺癌生长。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5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

Plos One: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突变比例与TKI治疗密切相关!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反应性。目前,以及在肺癌中观察到肿瘤内分子异质性的存在。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的研究旨在评估肿瘤样品中突变的肿瘤细胞的百分比是否会影响对TKIs治疗的反应。此项研究使用下一代测序仪,共分析了931例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外显子18,19,20,21)。在将下一代测序仪

Nat Commun:肺癌细胞如何将你的肺淹没?

当流体聚集在肺和胸壁之间的空间时,肺癌患者特别容易发生恶性胸腔积液。 Helmholtz ZentrumMünchen与德国肺研究中心(DZL)合作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引发这种情况的新机制。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中,也显示出各种活性物质可能被用于治疗这种病症。

半数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靶向药物能否控制肿瘤

肺癌作为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肺癌死亡人数超过61万,而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6.1%。生存率低的一大原因在于,早期肺癌检出率低,不少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为什么肺癌发现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晚期?这是很多患者及家属十分疑惑的一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解释,现有的数据显示,肺癌患者50%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这主

Cell:我们找到了早期肺癌免疫治疗新靶点

诸如PD-1和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肿瘤免疫疗法在治疗晚期或转移肺癌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目前治疗早期肺癌的标准疗法仍然是手术和化疗,那么肿瘤免疫疗法能否用于治疗早期肺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