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多学科讨论:脑微出血如何指导合并AF的卒中患者抗凝决策?

2017-12-05 吴星 环球医学

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长期使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缺血性卒中非常有效。但关于颅内出血(ICH)的担心——死亡和出血并发症是抗凝决策制定的主要推动力。2017年11月发表在《Neurology》的合并AF的卒中患者的meta分析,考察了脑微出血(CMB)、抗凝和出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长期使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缺血性卒中非常有效。但关于颅内出血(ICH)的担心——死亡和出血并发症是抗凝决策制定的主要推动力。2017年11月发表在《Neurology》的合并AF的卒中患者的meta分析,考察了脑微出血(CMB)、抗凝和出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请看本期多学科讨论组临床药师各抒己见为您梳理本文看点——

目的:旨在评估服用口服抗凝药的合并非瓣膜性AF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CMB和将来自发性ICH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这是一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研究对象为最近缺血性卒中合并AF的>50岁的患者。患者于基线进行了脑部MRI,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随访期≥6个月。作者提供了总体水平的卒中结局数据,并根据CMB状态进行分层。研究者通过泊松回归评估了汇总的年化ICH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研究者计算了根据CMB存在/不存在、≥5个CMB、CMB形态(单纯脑叶出血、混合部位、单纯深部出血)进行分层的ICH的比值比(OR)。

结果:研究者建立了国际协作组,并从8个中心汇总数据,包括1552例患者。粗的CMB患病率为30%,≥5个CMB的患病率7%。基线CMB患病率(vs无CMB)与随访期ICH相关(OR,2.68;95% 置信区间[CI],1.19~6.01;p=0.017)。存在≥5个CMB与较高的将来ICH风险相关(OR 5.50;95% CI 2.07~14.66;p=0.001)。汇总的年化ICH发病率从CMB阴性患者的0.30%(95% CI,0.04~0.55)增加到CMB阳性患者的0.81%(95% CI 0.17~1.45)(p=0.01)和≥5个CMB患者的2.48%(95% CI 1.2~6.2)(p=0.001)。CMB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MRI显示,存在CMB和≥5个CMB的二分化截止点会识别出具有较高ICH风险的合并AF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亚组,今后的验证有助于在抗凝决策中进行风险分层,并指导随机试验和正在进行的大型观察性研究。

多学科讨论记实

这是口服抗凝药(主要华法林)治疗的AF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CMBs相关性的大规模meta分析,这是临床意义挥之不去的问题。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收集了>1500名患者的小组层面数据。最重要的新发现是,CMBs出现≥5%,不管它们的分布,确定了ICH特别高危的一个患者组。这些患者之后发生ICH风险为2.8%/年,可能已经足够高到考虑抗凝决策制定。

这些结果与关于卒中CMBs的既往meta分析基本符合。一项卒中患者的横断面meta分析显示,华法林或抗血小板相关ICH的CMBs比无既往抗血栓药物使用的自发性ICH更常见。一项10个前瞻性缺血性卒中或TIA队列(n=3067)的近期meta分析显示,任何CMB的出现与ICH更高风险相关。这些结果被一项纳入类似队列的更近期的meta分析(n=5068),其结果显示,当CMB负担增加(与无CMBs相比),ICH风险的增加比缺血性卒中更急剧。然而,大部分患者无AF,只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本研究水平数据法的一个可能重要的局限性是,与未来AF中卒中风险相关的其他基线变量使评估混杂,包括年龄、卒中史、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基线急性卒中后开始口服抗凝药的时机、患者对抗凝药的依从性以及时间范围。此外,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的数据不可及,尽管患者身体足够好,可进行MRI、出院时口服抗凝药而且可以临床随访。尽管研究者尽最大努力校正了meta回归分析中的某些可及混杂因素,但是不太可能解释不同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互作用。因此,当前分析没有适当解释血管风险因素或其他变量的潜在混杂。

原始出处

Charidimou A, Karayiannis C, Song TJ, et al. Brain microbleeds, anticoagulation, and hemorrhage risk: Meta-analysi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AF.Neurology. 2017 Nov 8. pii: 10.1212/WNL.0000000000004704.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4704.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

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学会守脑如玉。01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

快速一览:近期Neurology杂志重磅研究精选

3月下旬Neurology杂志发表了哪些重磅级研究,小编为您一一盘点。【1】Neurology:慢性炎症性神经病变存在脑膜增强为了评估2个学术研究医院,多发性硬化症(MS)与一些炎症和非炎症神经疾病患者,头颅MRI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显示脑膜增强(LME)特异性和发生率。评估非MS或嗜神经病毒感染的254例患者3T增强 T2-FLAIR图像是否存在脑膜增强。根据临床

PNAS:利益or道德如何抉择?脑电刺激让你“向善”

近日,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掌管诚信和自身利益的大脑机制,使用非侵入式脑刺激,研究人员可以增加被试者的诚信行为。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上。

Science:全程监控神经元分析大脑如何入睡和清醒

维也纳分子病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线虫来研究睡眠的基础内容,他们检测了大脑中的所有神经细胞在睡着和醒来的活动,在6月23日的Science上发表了开创性的成果。

BMJ:多学科讨论:别喝了 中等水平酒精消耗也伤“脑”

饮酒很普遍,且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2017年6月,发表在《BMJ》的一项由英国科学家进行的纵向队列研究表明,酒精消耗,甚至在中等水平,也与不良脑结局相关,包括海马体萎缩。

J CEREBR BLOOD F MET:运动起来吧! 间歇性冲刺训练改变大脑糖代谢

已有的研究表明,大脑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GU)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受试者中增加,但在体重减轻后能够恢复正常,同时全身胰岛素敏感性也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