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中药的科学内涵应该靠科技和现代科学语言来诠释

2020-05-19 王国菁、崔元苑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人民网·人民健康线上访谈时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治患者生命是我的责任,应该义不容辞,冲击在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人民网·人民健康线上访谈时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治患者生命是我的责任,应该义不容辞,冲击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作为中央指导专家组专家,张伯礼逆行武汉,经历了82天的一线奋战。同时,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的两会建议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谈建议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应有一席之地

张伯礼认为,两会建议应该反映民情、民意,特别是在战“疫”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对于传染病法以及公共卫生应急方面存在的短板,张伯礼就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我对传染病法和对公共卫生的应急响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在法律修订时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反映群众的呼声,也反映我们在实践中看到一些问题,使国家在这个领域能够做得更好。”张伯礼说。

“在公共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和传染病法的建议中,我还特别强调要把中医药加进去。”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在防治体系当中应该有重要的位置,中医药应有第一时间知情权、参与权,能够直接参与到一线战“疫”中,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总结出经验,推广应用。

“新冠病毒是新型病毒,目前既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大家对病毒也不太熟悉。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医药有几千年的经验,可以很快归纳总结它的证候特征,高效制定救治方案。”张伯礼称,在治疗患者方面,首先要把患者的生命挽救下来,把疫情控制住,中医在这方面有优势,所以希望第一时间介入。另外,希望建设中医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可以在传染病领域应用的中医科室,例如重症感染科、热病科等。

此外,张伯礼说,中医药的很多药物急需要相关部门评价,但因为没有实验室,只能排队等着。他建议在科研项目,传染病重大专项中增加中医药的项目,不仅能在平时以中医医院为主的医院里见到中医药,还能在更多科室或学科中见到他们的身影。

在重症医学人才、急症医学人才以及传染病人才等培训方面,张伯礼认为,目前还存在很多缺口。“今年疫情对高三学子影响较大,希望他们静下心来用最后的时间好好准备高考。”张伯礼称,今年的高三学子在医学领域方面可能会有较多的考虑。他相信会有更多学子在填报志愿时,会考虑中医药相关领域的一些专业。

忆战“疫” 用服务弥补硬件设施不足

对人大代表来说,议案内容是代表们在切身实践过程中得来的。张伯礼院士虽已过古稀之年,却仍旧在疫情一线,用行动书写议案。说起在武汉战“疫”的情况,张伯礼称,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做的都是该做的事。而到武汉最初的那段时间,在他看来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在去武汉的飞机上,心里很忐忑,不知道武汉到底什么情况。”张伯礼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刚到武汉时,医院一床难求。中央指导组很快拿出决策,通过严格排查,把当时确诊的、发热的、密接的、疑似的患者全部区分开,进行严格隔离。就是这个非常果断的隔离,再加上对隔离的人普遍服用中药,使部分新冠患者没有从轻症转为重症。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减轻了患者的恐慌。

建设方舱是我国在这次战“疫”中的关键一招,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实现了各求所需,资源合理利用。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就是张伯礼的“阵地”。他介绍,江夏方舱不仅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发,还实现了患者零投诉。

“方舱医院那么大一个地方,那么多的床位,仓促上阵很多硬件设备不足。”张伯礼表示,为了让患者满意,就需要用服务来弥补硬件不足。因此,医务人员要加强巡诊,加强对患者的服务,帮他们解决困难,保证有热水热饭。另外,还有针灸按摩、耳穴刮痧,组织八段锦等。还组建了患者职工,让患者帮助医务人员一起来管理方舱,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相比方舱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方舱医院开展中医药治疗是张伯礼在采访中讲述最多的内容。他自豪地说,因为积极给予中药治疗,整个方舱病人的转重率大概是2%-5%,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的重症患者之所以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在轻症的时候,就把它截断了,使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大大下降。

论救治 中西医结合是打败病毒关键法宝

“中药治疗同西药治疗的着眼点不一样。”张伯礼称,西医往往关注病毒如何侵袭到身体及侵袭身体什么部位,并由此来找受体,找靶标。而且疫苗研制需要破解病毒基因结构,还要找相对的敏感片段,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中药的着眼点在于病人的证候,病毒侵袭到机体,病人有什么表现,机体有哪些反应,这些症状中医很看得重,然后归纳辨证论治,药方就出来了。中医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这次疫情,病毒侵入机体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亢进,释放大量炎性介质。这种介质虽然可以杀死病毒,但过度的释放,把正常的细胞也破坏了。而中药在抗炎作用方面突出,对于治疗过度的炎性释放有独特的作用。

此次疫情期间,中西医结合是打败病毒的关键法宝。张伯礼称,中西医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既可以控制病情由轻转重,也可以减少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

在从武汉回来的这些天,张伯礼便忙着总结经验,分享经验。“我们跟几十个国家联网的时候,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就是中医药怎么救治。”张伯礼表示,这次中药在全球提高了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药,了解到它能够治病救命,对传染病是有效的。我们希望跟他们共享经验,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愿意使用中医药。

“中医自己也要加强研究,把中药的治病机理尽可能的说清楚,哪种物质在起作用。我想中药的科学内涵应该靠科技和现代科学语言来诠释,中医药走向世界,应该是可以期待的。”张伯礼意味深长的说。

作者:王国菁、崔元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20-06-07 1de33e15m69(暂无匿称)

    肺部疾病高发,燕窝却不入药。肾损害多发,西双版纳肾茶作为甲类被扔在药架上蒙尘,医院推荐的老百姓普遍意见很大,对印度廉价仿制药犹如大旱之后望云霓

    0

  2. 2020-05-21 yangjxjc
  3. 2020-05-20 站在塔尖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理想的中药出口日本欧洲,绝大部分中国人吃不到

出口的一批枸杞,在欧洲因为农药残留不合格而被扣留。对于李贵这种小型的药材出口公司而言,“自动扣留”无疑杀伤力巨大。

全新中西药配伍禁忌表

中西药联用是目前普遍采取的用药方式,且疗效显着。但我们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轻则减效或无效,重则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所以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

中药出国门了!中国与希腊开展传统医药科研合作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北京市与希腊科斯市将共同建设“传统医药科研中心”,通过此项目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今后,双方将针对共有的天然药用资源进行实验和探索,对希腊药用资源引进中国前必要的基础研究进行合作。并开展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工作,健全完善中药国际标准。北京市中药研究所所长刘清泉表示,将用全球的眼光去寻求新的药物,“这样不仅仅它的药物资源会增

中药进医保意愿强烈:谈判成功率96%

2019年医保谈判落下帷幕,19个拟谈判的中成药中,共18个谈判成功,顺利进入国家医保。另外,2017年谈判成功的5个中成药在此轮续约谈判中也全部再次入围,使得2019年医保谈判取得成功的中成药品种数量达到23个,也让此次中药品种的谈判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96%。

贵州援鄂医疗队专家左石:贵州中医药大学10吨中药支援鄂州

3月5日下午,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3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鄂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和贵州省对口支援情况。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贵州援鄂医疗队到达鄂州之后,就投入到医疗救治中。请具体介绍一下医疗队参与鄂州救治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有哪些?“加强中医特色治疗,贵州中医药大学专门派了专家团队运了10吨中药到鄂州。” 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前线指挥部成员、专家组组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新冠带火数款中西药, 中药企业或集体受益?

中药出海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拓展阅读

2023年度巨献:中国中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2023年梅斯年终巨献:中国重磅级医学研究成果解读!

2023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研究评选 | 中药领域

一年一度的十大医学进展又拉开帷幕了,回顾这一年,医学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科学家在中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哪些研究能入选十大年度研究呢?

Eur J Pharm Sci:芍药苷-甘草酸复合物醇传递体凝胶的制备及其对黄褐斑的防治作用

芍药苷-甘草酸复合物醇传递体凝胶是一种有效的递送芍药苷和甘草酸到皮肤的透皮给药系统,为有效预防和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制剂。

486味中药药性记忆歌诀,建议收藏!

药共四百,精制不同,生熟新久,炮煅炙烘。

中药歌诀汇总——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中药性味归经!(建议收藏)

可能很多学中药的都见过中药歌诀,以下是关于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药禁忌、中药学各论、中药的药性之最等的中药歌诀

Sci Adv:中美专家合作开发中药总体功效的预测框架算法

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和算法预测传统中医药功效和临床应用,一直都是争议核心问题。中美科学家最新合作开发的框架算法给出了共识建议。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