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免疫化疗重塑免疫反应促进胃癌一线治疗应答

2024-05-30 iCombo iCombo

晚期胃食管腺癌(GEA)的一线治疗目前已向同步化学免疫治疗转变。抗PD-1治疗在胃食管腺癌中的疗效中规中矩且具有异质性。

导读

晚期胃食管腺癌(GEA)的一线治疗目前已向同步化学免疫治疗转变。抗PD-1治疗在胃食管腺癌中的疗效中规中矩且具有异质性。此外,GEA不同治疗方式(如化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之间的最佳协同性未得到充分研究验证。本文团队既往进行了一项小型研究,在未选择的接受标准5-FU/铂(XELOX)化疗的转移性胃癌患者中发现化疗能够产生一个有利于引入免疫治疗的环境。为了验证化疗后加入抗PD-1治疗可提高晚期胃食管腺癌(GEA)的生存率,进行了一项针对转移性胃食管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的单臂化疗序贯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47例未治疗的进展期胃癌(AGC)患者入选,43例患者(91.5%)接受了5-FU/铂化疗,4例患者(8.5%)接受了5-FU/铂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这些患者接受1个疗程的化疗后再联合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治疗7个疗程。截止至2022年4月21日,该试验的总缓解率(ORR)为68%,中位随访1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8.2个月和18.6个月。通过PFS对患者进行一项事后分析,PFS < 6个月定义为快速进展,PFS > 6个月定义为缓慢进展,发现快速进展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

通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组织活检并对肿瘤微环境的一系列的分析发现:在缓慢进展的患者中,化疗诱导了早期治疗中肿瘤反应性T细胞和M1样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多细胞枢纽形成。在快速进展患者中肿瘤细胞和具有免疫抑制基质M2样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使MUC5A和MSLN的治疗耐药性程序增加。

在免疫治疗后观察到CD8+T细胞浸润增加和肿瘤反应性CXCL13 T细胞程序和上皮干扰素刺激基因程序免疫中枢的形成。提示:化疗促进抗肿瘤免疫中枢形成增加的策略可以扩大受益于抗PD-1的患者比例。这是同类试验中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将晚期GEA中一系列真实治疗中活检与多参数分子特征相结合的临床试验(Cancer Discov. 2024 May 1;14(5):766-785. doi: 10. 1158/2159-8290.CD-23-085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iComb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衡道丨笔记】精准医学时代胃癌外科治疗的挑战和思考——从标准化到个体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32周年系列公开课”的课程中,张恒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准医学时代胃癌外科治疗的挑战和思考——从标准化到个体化的内容。摘要如下:

西安交大徐峰/海南人民医院刘娜/西安交大二附院王进海团队:基质物理特性通过整合素介导的细胞-ECM相互作用调控胃癌进展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表征了胃癌物理微环境,揭示了基质物理特性在胃癌恶性进展中先前未确定的作用,增加了人们对细胞-ECM力学双向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为联合力医学的胃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

【衡道丨笔记】胃癌精准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32周年系列公开课”的课程中,王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胃癌精准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的内容。摘要如下:

吕坤/张妍/孙仰白/马明哲团队《自然·通讯》:靶向 SOX13 可抑制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组装,克服胃癌的铁变态反应耐药性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扎那米韦通过抑制SOX13/SCAF1轴增强细胞对铁死亡敏感性,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为扎那米韦的临床新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J Clin Pathol:NTRK基因改变在肝样胃癌中的特异性富集

NTRK基因改变与dMMR状态之间的关系可能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对于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书报告 | 特瑞普利联合化疗围手术期治疗局部晚期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II期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徐瑞华教授团队发起的开放、随机对照、两中心II期临床研究,比较围手术期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对cT3-4aN+M0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