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Diabetes: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明香教授团队研究:HCV感染使肾移植患者糖尿病风险增加3倍

2018-10-02 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国际糖尿病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于明香教授团队在Diabetes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丙型肝炎(HCV)感染的成人在接受肾移植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乙型肝炎(HBV)感染和无感染的成人增加3倍以上。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于明香教授团队在Diabetes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丙型肝炎(HCV)感染的成人在接受肾移植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乙型肝炎(HBV)感染和无感染的成人增加3倍以上。

于明香教授等对1993~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肾移植的557例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分为四组:移植前HCV感染组(n=34)、HBV组(n=46)、HBV合并HCV感染组(n=7)、无感染组(n=470)。肾移植后所有受试者在门诊监测,每月一次,一年后每2~3个月一次。肾移植手术3个月后才进行糖尿病诊断,以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带来的潜在混杂因素。

557例受试者中,120例在观察期间被诊断糖尿病,从肾移植到诊断糖尿病的中位时间为7.53年。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组相比,HCV感染组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55.88%)(P<0.001),HBV和HCV合并感染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71.43%)。

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HCV的移植受体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HB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高3倍以上(aHR=3.03,95%CI:1.77~5.18),HBV感染者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1.8倍,但并未达统计学意义。

研究人员指出,HCV感染与移植后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均牵涉其中。而胰岛素抵抗通过几种途径在HCV感染与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联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途径都会导致胰岛素受体底物的降解或下调,从而中断对胰岛素的代谢反应。

总之,这项研究显示,在中国肾移植患者,术前HCV感染与移植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间有很强的关联,且与各种混杂因素无关。HBV感染以及HBV和HCV合并感染不会独立增加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对既往感染HCV的肾移植受者需严格监测和筛查,有效诊断,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其长期生存状况。

原始出处:

作者: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LOS ONE:丙肝病毒引起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

已有的研究显示,PCT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具有高发病率。这些观察结果提示HCV感染是PCT发病机制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至今为止,病毒与卟啉代谢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

面临多重难题,这例复杂的GT 1b型丙肝是如何被治愈的

在临床中,当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合并多种疾病,并且使用多种药物,或者遭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毒副反应时,治疗将面临极大挑战[1]。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例病情复杂的GT 1b型CHC病例[2],他就遇到了上述的难题,但是最终抗丙肝治疗成功。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故事吧。

肝硬化丙肝患者遭遇药物不良反应,雪上加霜的困境该如何破解?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将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攻克这一难题,我们一直在路上……

丙肝抗病毒治疗与血液透析,如何取得双赢的局面?

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合并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患者,我们需要既不影响肾功,又不被血液透析影响疗效的理想药物。

新生儿「丙肝抗体」阳性,该如何面对?

周一上班中,刚参加完院部交班回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喂,你好,刘老师,请教一下,我科一新生儿检出抗HCV阳性,其母亲抗-HCV阳性,是否就是丙肝病毒感染?是否需要治疗呢?”。接到电话后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作为一个执着的院感人,不懂就问,不懂就查规范、查文献、查资料是我一贯的作风。

病毒性肝炎 - 丙肝知多少?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在一些病人中,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细胞癌(HCC)。目前全球约有数亿人感染肝炎病毒,每年造成几百万人死亡。在第六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