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J Cancer:Galectin-3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肝癌转移

2020-08-30 QQY MedSci原创

肝细胞癌(HCC)作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在中国约有50%的病例和死亡发生。尽管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有所改善,但由于其高的转移性也限制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肝细胞癌(HCC)作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在中国约有50%的病例和死亡发生。尽管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有所改善,但由于其高的转移性也限制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近年来的研究已确立了用于治疗HCC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其中索拉非尼(sorafenib)已被认为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CC的二线治疗药物。然而,由于部分患者出现肿瘤转移且表现出索拉非尼耐药性,索拉非尼治疗策略只能使HCC患者的生存期平均延长3个月。因此,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既往研究表明,Galectin-3(半乳糖凝集素3)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Galectin-3是LGALS3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属于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家族。研究表明,Galectin-3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血管生成、化疗耐药、免疫抑制和肿瘤转移等。而且既往研究已表明,Galectin-3是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表明Galectin-3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甚至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探究Galectin-3对于HCC转移的贡献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通过多组HCC患者的大规模研究分析发现,Galectin-3与血管的浸润和生存率低密切相关。Galectin-3能够参与HCC细胞中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血管生成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EMT)。
 
机制研究发现,Galectin-3能够激活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而β-catenin/TCF4转录复合物直接靶向的IGFBP3和波形蛋白则分别调节了血管的生成和EMT进程。动物模型研究发现,Galectin-3能够通过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增强HCC细胞的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此外,Galectin-3-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缺失可以协同改善索拉非尼的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Galectin-3-β-catenin-IGFBP3/波形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是影响HCC转移的主要机制,也为预测肿瘤的血管性转移和索拉非尼耐药性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为HCC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原始出处:

Song, M., Pan, Q., Yang, J. et al. Galectin-3 favours tumour metastasis via the activation of β-catenin signallin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r J Cancer (17 August 2020).

作者:QQ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lin Gastroenterology H: 因HFE突变引起的血色素沉着病患者行抗纤维化治疗后可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存在稳态铁调节基因(HFE)突变引起的血色素沉着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本项研究旨在评估此类患者经过抗纤维化治疗后肝癌的发生风险是否能降低。

蒽环类药物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蒽环类药物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广泛应用,是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毒类药物。过去几十年中,虽然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但是蒽环类药物仍然在乳腺癌、肝癌等很多实体肿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

Hepatology:25-羟维生素D的血清的生物利用度而不是总水平与肝细胞癌的生存率有关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和第四大癌症死因,尽管在现代治疗时代已观察到存活率提高,但肝癌的仍然是一般无法治愈的。

J Hepatol:侯金林教授团队发表全球跨病因和跨种族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

最近来自南方医院肝病中心的侯金林教授领衔的全球大规模临床研究在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该研究发现了新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这

Nat Commun :肝细胞核因子4A调节含硫氨基酸代谢并决定肝癌对甲硫氨酸限制的敏感性

含硫氨基酸代谢在肝癌中失调意味着甲硫氨酸限制有可能成为潜在肝癌治疗手段,但目前对这种失调的分子机制并不了解,甲硫氨酸限制是否可以用于肝癌治疗或增加现有疗法的敏感性值得探索。

肝癌成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 早筛情况不理想

肝癌是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近年来国内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达数十万……16日,在北京举行的了“肝癌早诊早筛云端论坛”上,业内专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与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尚未普及肝癌早诊早筛。如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