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急诊科:与时间赛跑 用爱守护生命

2017-07-18 宋晨 中国青年网

人们经常把急诊科比喻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身上,记者清楚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


人们经常把急诊科比喻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这里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都在上演着或喜或悲、各种各样的故事。

如果说急诊科是一个战场的话,那么疾病和各种伤害便是凶残的敌人,而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更像是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这里的战斗随时打响,他们无所畏惧地冲在战场最前方,奉献着自己的汗水与青春……

近日,记者来到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走进急诊医生的日常工作生活,了解他们背后的悲欢故事,感受他们对生命的守护和敬畏。

永远都在与死神赛跑

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急救车警笛声,匆忙的脚步声混杂着担架车轮声,混杂着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焦急的呼救声,混成一团的嘈杂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蔓延开来……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这样的场景: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别,挂号处的窗口永远都排着队,医生和护士的脚步永远是匆忙的,他们争分夺秒,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赛跑。

“采访时间不会太久吧,我一会儿还要看病人。”这是急诊科主治医师、目前还在担任急诊总值班的刘安雷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

记者了解到,协和急诊科目前每天的接诊量都在500人次左右,医护人员喝水的时间都需要挤。

“前几天刚成功抢救一名老太太,当天早上下着大雨,老太太送来的时候已经呼吸浅快、手脚冰凉了,她的老伴左手拿着沾满血迹的纱布按着她的下颌。”刘安雷向记者说起几天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时还心有余悸。

“这是一位口腔癌晚期患者,常年肿瘤的困扰已经让她失去了一半的容貌。就诊时,老太太局部肿瘤出血、血压低、心率快、失血性休克诊断明确。”刘安雷说,“我们在为患者去除坏死组织时,发现肿瘤组织侵犯很深,已经破入口腔内,必须迅速进行栓塞止血,否则肿瘤侵袭颈内动脉,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着老太太的血压、指氧饱和度不断下降,我们立即组织了多科会诊,经过医护人员长达四个小时的通力合作,完成了补液、扩容、配血、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患者出血最终得到控制。”刘安雷说。

当老太太和儿子的手紧紧相握的那一刻,也是刘安雷感到最自豪和温暖的时候。

一楼急诊流水区域,是最忙碌的地方。大厅、回廊、过道,凡是能站人的地方,绝对不会空着。

“白天还好一些,晚上的时候更是座无隙地。”流水区的主治医师王江山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到紧急抢救的时候,王江山说,故事太多太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一位已确诊淋巴瘤并开始接受化疗的患者因为发热来到急诊就诊,看完之后我开出了一些检查和输液治疗,但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还没有回来找我。我有些着急了,因为担心这个患者病情会加重,于是出门去找。”王江山回忆说。患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刚出门便看到女孩的家属匆匆跑来说:“她没有反应了。”

王江山一听这话,意识到情况已经非常危急,飞奔出去在大厅椅子上找到了患者。

“当时我拍拍她已经没有反应了,大动脉也没有了搏动。”王江山说,“我立刻把她放到地上做心肺复苏,同时高声呼叫周围的医生护士来帮忙,边抢救边转运到抢救室。”

“从发现到完成抢救,一共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王江山说,急诊就是这样,每分每秒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秒也不能耽误。

上班有点下班无时 五年不曾回家过个年

24小时×365天,这就是急诊科的上班时间。

对于常人来说,下班后就可以回家,节假日可以休息,而对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他们从没有过真正的节假日。

“其实都是有明确的下班时间的,真正按点下班的次数实在是回忆不起来。”在急诊科,记者问了几位医护人员的下班时间,他们的回答都是模糊的,没有确切的时间,往往都会比规定下班时间晚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

“急诊科不可能说关门休息,必须全天全年的开门看病。”王江山说,哪怕是休息半天,情况也是不堪设想的,这是关乎生命的头等大事。

王江山的家在北京怀柔,虽然从单位到家的距离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自六年前参加工作以来,每年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前五年的大年三十都没有能陪着父母的身边,这些年来,对父母很愧疚。”王江山说,还有自己的妻子,谈恋爱的时候就会经常失约,或是推后,妻子怀孕期间都没有陪过产检。

“一定好好吃饭,一定好好上班,一定好好给人看病。”王江山告诉记者,每次打电话母亲都是这几句话,虽然不能经常回家陪伴父母,但是父母和家庭却对他的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成为他强大的后盾。

王江山不是个例,在急诊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里边有汗水、有眼泪,更有微笑。当患者被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时,那一时刻他们觉得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平均年龄30余岁 担的却是生死大任

“我们科室一共有150多人,平均年龄30余岁,大都是年轻人。”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华栋是科里的一名“老”大夫了,他笑称自己是科室“第二老”。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的本分工作。”朱华栋说,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属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亲情和家庭。“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掌握正确、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救治率。而另一方面,要从患者家属的角度出发,为家属和他们的家庭着想。”

刘安雷回忆起2015年夏天的一个深夜,他正在抢救室值班,急救车送来一位中年男性,情况十分紧急,患者已经呼之不应,没有了心肺功能。

“经过快速判断,患者为急性心梗,我们马上组织抢救处理。当我们在为患者做胸外按压的时候,发现患者竟然有了意识,还可以开口表述自己的疼痛。”刘安雷说,“但是一停止胸外按压,患者的心肺功能便又全无。”

常规胸外按压应该是半小时,如果无效就可以宣布死亡。可是刘安雷和他的同事们为患者做了足足两个多小时的胸外按压,抢救工作持续了四个多小时,直至凌晨五点多钟才结束。

“患者后来去世了,这段记忆一直挥之不去,让我很是惋惜。”刘安雷告诉记者,“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考虑,意味着他还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办院理念,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身上,记者清楚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

都说急诊科里,看尽人间万象,我们却看到了更多正能量正在闪光。

作者:宋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赞!这家医院对暴力“零容忍”

导读:我们不希望医护人员遭受任何形式的语言侮辱、威胁和袭击,请予配合。 日前,东阳市人民医院一名护士被患者家属打了一耳光后,医院拒绝私了,让打人者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此举经媒体报道后获赞无数,有医生评论道:“医院别息事宁人,医护别忍气吞声。” 事后,有网友发微博表示:必须要零容忍!支持医院做法。并配了一张“零容忍告知”图片。 告知中写道:我们希望医护人员

Radiology:CT是如何改变急诊的临床决策的

这个前瞻性,多中心,观察研究的目的是判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如何影响急诊医生的诊断,不明诊断,和临床管理决策的。

一个急诊科医生的“奇葩”遭遇

本文作者是位教师,“讲述”了她的一位医生同学的“奇葩”经历。在她眼中,这些故事也许真的很奇葩,不过,当医护人员读了之后,或许认为这些故事,真的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Neurology:现代影像学时代脑血管事件的急诊科误诊率如何?

大约9%的脑血管事件在初次ED就诊时没有发现。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微、非特异性或暂时性时,误诊的风险要大得多(范围为24%-60%)。这种差异表明很多误诊与症状特异性因素相关。对于误诊风险最大的症状特异性亚群,未来的研究应强调研究的原因和设计减少误诊的策略。

Stroke:急诊科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预防益处如何?

由此可见,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ED进行抗凝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2017 ACEP临床决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科评估和管理要点

2017年1月,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CEP)发布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科评估和管理决策文件,文章主要针对3个临床问题提出决策建议,即:1.针对急诊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是否可以应用无创碳氧血红蛋白检测诊断?2.在急诊科确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与常压氧治疗相比是否可以改善长期神经预后?3.在急诊科确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脏监测是否可以预测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