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医学类两院院士推荐提名10人名单结果

2019-02-16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a href="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49fe16015088" target="_blank" style="">关于组织推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a>》(科协办发组字〔2019〕1号文)要求,我会组织进行了推选工作,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专家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材料审核小组”,并于2019年2月13日召开了院士候选人评审工作会议,经过无记名投票,决定:<br> <br> 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6名,按得票数(相同票数按姓氏笔画)排序: <div><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刘奕志</span>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nbsp;<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吴 皓</spa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nbsp;<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张永振</span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19〕1号文)要求,我会组织进行了推选工作,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专家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材料审核小组”,并于2019年2月13日召开了院士候选人评审工作会议,经过无记名投票,决定:

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6名,按得票数(相同票数按姓氏笔画)排序:


刘奕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吴 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张永振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张灼华 南华大学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谢渭芬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4名,按得票数(相同票数按姓氏笔画)排序:

龚启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何晓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公示期从2019年2月15日至2月21日,如有情况反映,请实名电话至中华医学会纪检监察室:010-85158024。

中华医学会
2019年2月15日

中华医学会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简历

刘奕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合并葡萄膜炎的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复杂病例的治疗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超声乳化手术,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手术,国内率先开展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

有关刘奕志教授相关报道

第十二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京揭晓

AI医生的“超能力”:能预测十年近视度

PLoS Medicine:刘奕志团队创建近视眼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人生最好时光却看不见了?修复你的眼,干细胞有股巧劲儿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倾尽全力攻克难治性眼底病,让患者重获光明

机器人“医生”AI查眼病 广州首推人工智能门诊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婴幼儿白内障全新治疗策略

Nature:实现人类晶状体原位再生

Nature:WNT7A和PAX6是细胞向角膜谱系分化的决定因子

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揭晓 一等奖亮点解析

吴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组长、WHO防聋中心常务委员、东亚耳科学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第35届理事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有关吴皓教授的报道:

中华医学会公布专科分会新任主任委员名单

6岁孩子双耳发育畸形,上海专家为他再造“耳朵”重建听力

上海医疗资源辐射长三角,上海九院宁波鄞州医联体成立

张永振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塞尔维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等。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由其带领的课题组利用转录组等方法发现未知病毒,研究病毒的遗传、进化及其生态学,探索病毒基因组遗传进化的奥秘。近年来,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病毒等微生物体的发现筛查体系,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近2000种全新病毒,是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实验室。

有关张永振教授报道:

点赞!华人学者同日再发5篇Nature 

Nature:中国科学家发现1445种新RNA病毒

张灼华

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分子病理学专业博士 (Ph.D) 。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南华大学校长、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主委。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从事细胞相互作用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他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证明结合素(integrins)介导的细胞粘附是贴壁细胞存活和生长的必备条件。

侯金林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2次在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全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执行委员。广东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名医工程首批成员、珠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传染病学杂志等8家杂志编委。在传染病学和肝病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尤其擅长对各种复杂疑难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有关侯金林教授相关报道:

APASL分享EFFORT研究结果:替比夫定优化治疗降低耐药率至3.3% 

规范检测治疗 遏制肝炎危害——中国肝炎论坛暨2017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

[APASL 2017]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用于多重核苷(酸)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疗效

2014年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用论文学者榜单

2014中华医学科技奖名单出炉 85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奖

Hepatology:南方医院侯金林等证实阿德福韦可优化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疗效

APASL 2013:恩替卡韦长期抗病毒治疗降低HCC风险

侯金林:八成中国乙肝患者在用低效高耐药药物

谢渭芬

教授,医学博士,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谢渭芬教授从事消化系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重大疾病专项基金等10余项基金,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50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8篇。主编《临床肝脏病学》等专著5部,参编专著近30部。

有关谢渭芬教授报道:

Hepatology:肝癌形成分子调控机制获发现

谢渭芬:重视肝硬化腹水的规范化治疗

中华医学会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简历

龚启勇

放射影像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四川省卫计委放射影像首席专家、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影像”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龚启勇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放射影像工作,近十余年在国家级重大课题支持下对重大神经心理与精神疾病做了系统深入的精神影像学研究,取得的系列成果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

有关龚启勇教授报道:

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龚启勇:临床科研应以解决患者难题为己任

“医工”联手搞大事!未来中国研究型医院变革之路这样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读心术”让精神疾病可视化

专注一件事 2017年吴阶平医学奖背后的故事

科技奖|华西医院精神疾病研究获奖

11位优秀医药卫生工作者获吴杨奖

何晓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东院院长。二级教授、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中国名医百强榜、岭南名医。何晓顺教授是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长期致力于解决器官移植学科的关键科技问题,在无缺血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多器官移植与联合器官移植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他带领的器官移植中心现已开展7000余例肝、肾、心、胰腺、小肠等移植手术。

有关何晓顺教授报道:

卫健委:今年我国器官捐献例数有望突破6000 慢性肾病“广州模式”全国推广

世界首例“无缺血”肾移植在广州成功实施

医药卫生界占2席!央视“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出炉

厉害了!全球首例肝脏“热移植”在广州完成

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手术 广东医生成功了

于布为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疼痛学组组长,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副主编、《麻醉与镇痛》杂志中文版副主编,国内多家专业期刊杂志编委,美国《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编委。

有关于布为教授报道:

当麻醉与人工智能相遇 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麻醉学科建设关键抓什么?麻醉“大咖”、管理专家给出建议

人物|听8位专家谈中国麻醉好声音

姚尚龙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麻醉与危重病学教研室主任、麻醉科主任;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第一层次优秀领军人才。姚尚龙教授主要从事麻醉机理、ARDS重症治疗、疼痛治疗、心肺脑复苏和体外循环损伤机理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10余项部省级课题。

有关姚尚龙教授相关报道:

央视“最美医生”揭晓 ,向医者仁心致敬 !

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2-16 junJUN

    院士是学术至高点,也是大家必争之地呀

    0

  2. 2019-02-16 lovetcm

    上面是罗安仁评价的,您认为呢

    0

  3. 2019-02-16 lovetcm

    6名中科院院士人选中,上海3人、广东2人、湖南1人。6位大佬分别是上海交大九院(耳鼻喉医院)院长、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侯任主委吴皓,复旦公卫中心张永振,长征医院消华内科主任谢谓芬、中山眼科刘奕志、南方医院肝病专家侯金林、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校长张灼华。 这6人中,张永振、谢谓芬、侯金林入选意料之中,而眼科、耳鼻喉科两个相对冷门专业大佬入选比较出人意料,特别中山眼科刘奕志,虽然中山眼科现排名全国第一,但刘奕志教授本人在专业界前面还横着几个大佬几座大山。人选中最出人意外的是来自三线城市的衡阳南华校长张灼华,最大的黑马反而入选机会最大。 4名工程院院士则是华西医院影像专家、副院长龚启勇,中山附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专家何晓顺,以及两名麻醉界大腕,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麻醉学分会主委于布为,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姚尚龙。 龚启勇以华西背景加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是板上钉钉事实。 何晓顺作为岭南移植第一人,内定1个名额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倒是于布为和姚尚龙,两人均来自麻醉界,名气资历不相上下,学术上于略占上风,成就上姚更胜一筹。按同一领域只选一人原则,比较看好来自武汉的姚尚龙,毕竟中西部地区更需要代表性和树旗帜。 值得思索的是,此次推选,北京、重庆无一人斩获,北京可以理解,能上的都上了,总数依然排在第一方阵不可撼动。

    0

相关资讯

俄科学院解聘数*** 合并三大科研机构

俄罗斯科学院正在进行改革。现任院长Vladimir Fortov(左),大科学院院长Mikhail Kotyukov。 图片来源:《科学》   俄罗斯科学院(RAS)的新综合设施静静坐落在莫斯科麻雀山地区的莫斯科河畔,双塔式建筑 里装饰着华丽的雕塑,这里是俄罗斯科学精英的“宝座”。但是,目前麻雀山里的景象一派荒芜。最近几周,RAS面临强迫改革,并正在经历痛苦的人员精简

2013年度科学院院士增选53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入选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53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中国科学院启动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

“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近日正式启动。由北京基因组所牵头,中科院多个院所参加的交叉学科团队将在4年内完成4000志愿者的DNA样本和多种表现型数据的采集,并对于其中2000人进行深入的精准医学研究。精准医学是针对个体的基因组和表型特点进行疾病防治的多学科研究,目的是逐渐形成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和疾病分子机制进行准确预警和治疗的医疗模式,使得降低发病率,解决治疗低效和降低医疗成本成为可能。“中国人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科技界召开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如何看待基因编辑?三位科学院院长:阿希洛马会议有重要启示

12月14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来自香港的警示》(Wake-up call from Hong Kong)的社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Victor J. Dzau、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Marcia McNutt、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联合署名,呼吁全球各国科学院携手努力,就基因编辑研究及临床应用所应遵循的准则达成广泛的国际共识。社论提到,在上个月于香港举办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