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荣获五一劳动奖的医生们

2014-05-01 MedSci MedSci原创

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劳动者的一份子,医生一直在矢志不渝地为患者服务,根据患 者的需要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时间、智慧和精力。劳动节到来之际,小编带大家走近那些曾经荣获五一劳动奖的医生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姚礼庆:坚守一个医者对生命的尊重】 堵塞的肠道被打通的瞬间,粪水劈头盖脸地喷向姚礼庆



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劳动者的一份子,医生一直在矢志不渝地为患者服务,根据患 者的需要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时间、智慧和精力。劳动节到来之际,小编带大家走近那些曾经荣获五一劳动奖的医生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姚礼庆:坚守一个医者对生命的尊重】


堵塞的肠道被打通的瞬间,粪水劈头盖脸地喷向姚礼庆的头发和白大褂……多年以后,当陈淑珍回想起这位将她从死亡线上夺回的医生时,她饱经风霜的面容仍难掩愧色。

姚礼庆已经记不清陈淑珍是他拯救过的第几个病人了。至今,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荣光环绕的63岁老专家,已经在内镜治疗这一边缘岗位上奋战了多年。他不仅为中国赢得世界的掌声,更坚守了一个医者对生命的尊重。

【在城市苏醒前站上岗位】

清晨,城市尚未苏醒,但在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候诊大厅里已是人声鼎沸。导医台护士以每30秒接诊一位病人的速度忙碌着,大厅里挨挨挤挤的人们连个站的空间都没有。这里是全国病人最多的内镜治疗中心,全球内镜隧道切除术近一半的患者每天来这里求诊。

此时,城市白领依然沉浸在半梦半醒中,可是姚礼庆医生已经开始更衣消毒。比起其他医院,这里整整提前一小时开诊。

2000年,这里的病人已跃居全国之最,姚礼庆看到一些病人因为没吃早饭等的时间太长而难受地一屁股蹲在地上,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开始实施“每天 提前半小时”上班的制度,这也是全国医疗界最早实施的便民服务措施。但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各地病人慕名而来,2012年,开诊时间再提前到7点整。

别小看提前一小时开诊,所有的医护为此至少要在6点50分前做好准备。14年来,为了带头执行这一措施,姚礼庆黑着天出门,黑着天回家。在他的坚 持下,整个内镜中心的医护人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日复一日,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中断这一便民服务。2012年内镜中心获市“五一劳动奖状”。

2013年,中心年接诊病人愈9万人次,每天17台机器同时开动,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位病人完成治疗被推出治疗室。即便这样,预约至少还要提前2周。“能早做一天,对病人或许就意味着一次转机。”姚礼庆再度宣布延长工作时间,无论每天任务有多重,临下班前再增加30人。

【夜再黑你也能找到我】

“吞下4把刀片,跑了7家医院,都说医生下班了没法救。”女孩家属泣不成声。这时姚礼庆拖着疲惫的身子正要下班。见状,他一头扎进手术室内……是 夜,姚礼庆辗转难眠。每一个深夜,该有多少亲人因为找不到医生抢救而绝望?次日,他宣布开通“24小时+365天”抢救绿色通道,对消化道出血、急性化脓 性胆管炎、食道异物和肠梗阻病人,抢救不分昼夜和节假日。

医护人员常年加班加点,睡眠不足、放弃休假,对开绿色通道想不通。姚礼庆用数据来说话:化脓胆管炎不引流死亡率80%;肠梗阻不放支架,意味着病人将长期以人造肛门为生;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超过50%……“能让一条生命有尊严地活着,加班又算什么?”他反问道。

【让病人有尊严地活下去,这背后有多少艰辛?】


1999年冬天,身患晚期肠癌并发肠梗阻的陈淑珍被推到姚礼庆面前时,肚子胀的像皮球,没有一家医院肯接收她。但姚礼庆通过内镜手术将一只金属支架植入她体内,这是国际上首次运用金属支架治疗肿瘤肠梗阻。

支架植入瞬间,差不多一脸盆的粪便喷涌而出。粪水射到了姚礼庆头发和衣服上,但他站在粪水中,坚持把手术做完。这令陈淑珍愧疚的事,姚礼庆却很兴奋,“金属支架技术成功,晚期肠癌病人的命运改变了!”

姚礼庆常常要站在粪水中手术,以致医院内没有一个护士和研究生愿意跟着他工作。曾经他一个人一天最多为126个病人手术,下了班还自己趴在地上打扫,但即便这样,他仍然没有抱怨和委屈,嘴上念叨的全是一次次冲破国际纪录时的振奋……

【蔡玉美:32年守护山区母婴平安】

24岁那年,蔡玉美从闽东卫校妇幼专业毕业,分配到寿宁县医院妇产科工作。32年来,当身边的许多医护人员纷纷跳槽到条件待遇更好的城市,她却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寿宁山区。

过去由于山区条件差,待遇低,工作艰苦,压力大,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造成了医疗队伍青黄不接,她曾一个人上了8年的二线班。

怀着医者仁心,她曾带头为贫困患者捐款捐物,为患者紧急献血。为了医疗安全和方便病人,她经常住在医院,随叫随到,无数个深夜守候,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

30多年来,她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母婴的平安,在寿宁山区树起了一面鲜艳的医德旗帜。

“就图一个病人平安”

在寿宁县医院妇产科手术室内,“哇……”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7斤半重的男婴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做完手术的蔡玉美,早错过了医院食堂的吃饭时间。蔡玉美只好随便吃了点干粮充饥,又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从医32年,寿宁山区一万多名婴儿都是在蔡玉美手上诞生的。

“我们当医生的,什么都不图,就图一个病人平安。”蔡玉美坦言,尽管工作压力巨大,但因为病人的需要,她还是坚持着。

1975年,17岁的蔡玉美从寿宁一中高中部毕业。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她作为知识青年到寿宁县斜滩镇钱塘村“上山下乡”,钱塘村有一个医疗站,蔡 玉美常到那儿协助村里医治、看病,并从中学到不少医疗技术。1976年冬,钱塘村一名农妇难产,胎盘不能脱落,被送到医疗站时,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眼睁睁地看着这名农妇死去,乡村没有医疗设备,而我又无能为力,这件事对我印象太深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蔡玉美仍十分痛心,“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妇产科的知识,解除孕产妇痛苦,让母婴平安。”

1979年,蔡玉美参加高考,被闽东卫校妇幼专业录取。怀抱理想,三年后,她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1982年,她被分配到寿宁县医院妇产科工作。从此,蔡玉美与母婴结下了不解之缘。
{nextpage}

【常在手术台前献血救人】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因为寿宁县医院医疗环境改善,随着医务人员待遇的提高,医务人员增多,妇产科才有2个人一起值二线班。而在过去,由于寿宁县 医院条件差,待遇低,工作艰苦,压力大,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造成了医疗队伍青黄不接。约8年时间,妇产科只有蔡玉美一人长期在值二线班。

“一线班是上全天班,由于新区与老城区距离较远,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我就要求他们全天吃住都在医院。”妇产科主任蔡玉美告诉记者。同时,为了 “照顾”上一线班的四川、湖北等外地籍医生,上二线班的她也和一线班医生一样,全天吃住在医院。“不是所有患者都能理解医生的工作,因为我是寿宁本地的老 医生,患者和家属比较尊重我,有我在,患者和她们比较好沟通。”

2002年10月,一例子宫膜下肌瘤大出血的病人住进蔡玉美医师的科室,病人曾二次因大出血在医院抢救过,这次出血更为凶猛。上午11时,急诊入 院。入院时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急需输血,但血库只剩下2单位的红细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当时寿宁在修路,到宁德中心血站调血也需要3-4个小时,远水解 不了近渴,家属献血要做7项检查需要2小时。紧急关头,蔡玉美提出,自己血型刚好与患者相同,且不久前参加无偿献血各项指标检查正常。于是,她毫不犹豫地 为患者献血300多毫升,并立即投入抢救,为她施行子宫切除术,直到下午2点。据了解,遇到类似这样的紧急情况,蔡玉美先后4次为患者无偿献血。

如今,由于《输血法》实施后,不允许上述状况出现。然而,身材瘦小的蔡玉美仍然经常参加无偿献血。

【32年守护山区母婴平安】

蔡玉美的妹妹早年到厦门经商,经济宽裕。约九年前,她不仅把自己的户口迁到厦门,也将全家人的户口也迁了去。蔡玉美的户口也被迁到了厦门,“她不想我干得那么辛苦。”蔡玉美道。

1991年,蔡玉美的爱人拟调到厦门大学医院工作,借调函已寄到寿宁县医院。由于当时医务人员紧缺,蔡玉美夫妇最终放弃了月薪比寿宁高出4倍的特区工作机会。此后,蔡玉美又有多次调离寿宁县医院的机会,可家乡的医疗资源太缺乏了,她最终选择留在家乡寿宁。

作为妇产科负责人,蔡玉美默默承担起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成长起来。每次手术前,蔡玉美总是第一个到达手术室,最后一个离开。作为妇产科主任,她除了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还要负责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近10年来,寿宁妇产科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事件,新生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在妇产科,蔡玉美以身作则,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能用经济的药就不用贵的。而每次捐款赈灾,她总是慷慨大方,毫不吝啬。

2004年,蔡玉美被评为寿宁县劳模,2005年被评为宁德市劳模、“省三八红旗手”,分别在2006年及2007年获省、市优秀共产党 员,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光荣推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这是30多年春秋中,蔡玉美以一颗医者仁 心,把青春献给寿宁山区医疗事业,百姓、同行、上级对她的肯定。

【李洪灵:白衣天使的奉献情怀】


一身洁白的工作服,一顶别致的燕帽,她落落大方,温柔俊秀。与患者促膝谈心,她总是和风细雨亲切自然;给患者打针输液,她彰显出技术的娴熟干练。 她,用甜美的微笑、慈母般的关怀,抚慰患者内心的病痛,温暖患者的心。她,全身心地扑在护理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爱心,守候千万家庭的健康幸福。她,就 是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丽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洪灵。

【为挽救鲜活的生命】

1995年,李洪灵当了一名护士,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她曾护理过各种危重的病人,目睹了鲜活的生命瞬间的消逝。悲痛,让李洪灵那颗柔弱的心变得愈发坚强起来,她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2006年,李洪灵调入紧张而又高强度的急诊科。一天夜里,一名脸色煞白,嘴唇发紫的花季少女被推入抢救室。“大夫,快,救救我女儿吧……”女孩 的父亲疯狂地呼喊着。当李洪灵知道这是一名服毒的患者,马上下胃管,准备洗胃。可刚插入的胃管,被倔强的女孩拔了出来,反复几次。尽管父母跪在地上苦苦央 求,护士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孩依然紧闭双唇,就是不接受治疗。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谁都知道早一分抢救,就多一分生机。见状,李洪灵厉声喝道:“你想 死,你想过你的父母吗?他们怎么活?人心都是肉长的,人都是有责任的,你配做他们的女儿吗?你太自私了!”面对冷漠无情的女孩,李洪灵的句句训斥唤醒了女 孩的心。女孩泪流满面,微微张开嘴。之后,李洪灵像朋友般与她谈心,用真诚抚慰她心灵的创伤,用天使的爱温暖了她冰冷的心。

【舍小家为大家】

李洪灵有很强的责任感,不甘人后,勇于担当,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她白衣天使的靓丽身影。

2003年,全国突发“非典”疫情,李洪灵抛下未满2周岁的儿子,参加了“发热门诊”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09年9月,历时三年建设的东 丽医院住院楼正式启用,成为东丽区标志性建筑。然而,面对浩大的搬迁工程,时任内科护士长的李洪灵率先垂范,带领40名护士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住院患者 最多的科室搬迁的重任。可谁又知道,就在搬家的前三天,8岁的儿子因急性阑尾炎住进儿童医院等待手术。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儿子,一边是病区搬迁的关键时刻, 李洪灵毅然选择后者。白天,她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晚上跑到医院照顾儿子。那些天,她忙得连轴转,却没请过一天假。做完手术的孩子,从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 时,睁开眼见到李洪灵号啕大哭,李洪灵也流下心疼的眼泪。

【护理队伍的带头人】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偶然的。李洪灵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业务骨干、优秀管理者。如今,成为领导全院270余名护理队伍的“领头羊”,是东丽医院的中坚力量。

她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水平。不仅在各类比赛中敢于争先,而且先后在妇产科、急诊、儿科、五官科、大内科等科室工作,学习新知,积累 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270余名庞大的护理团队,李洪灵从抓队伍建设入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她带领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打造一支过 硬的团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李洪灵的带领下,团队精诚合作,干劲十足。2010年,东丽医院普外科荣获天津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称号;2012年,护理部荣获东丽区 “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开展的课题获天津市优秀成果奖。2013年,李洪灵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市、区级荣 誉。面对荣誉,李洪灵无比感激医院的培养和护理团队的支持,她要把成绩化作不断前进的动力,继续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把全部的爱奉献给患者。

【韩慧瑛:玉树大地永不凋零的格桑花】

韩慧瑛,原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人民学习榜样、革命烈士。她在青藏高原秉承人间大爱行医治病,为千家万户汉藏同胞拔出痛苦带来幸福,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因积劳成疾献出宝贵生命,被当地人民称为“永不凋零”的格桑花。

【为抢救新生儿自己流产】


韩慧瑛,原玉树州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1996年的一个冬天,韩慧瑛已经怀孕四个月了,妊娠反应非常严重。一天晚上,突然接到了值班大夫的电话, 说有个新生儿出现意外,病情危急!韩惠瑛毫不犹豫立刻赶到医院,躺在床上的产妇在一个劲地哀求着:“好心的大夫啊,求求你们,快救救我的孩子吧!”韩院长 一边安慰产妇,一边马上开展急救,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天亮时,新生儿终于转危为安,她自己却晕倒在了抢救台前,当她醒来时,自己的孩子已经流产了……这 就是医生!神圣的职责和使命,驱使他们在患者遇到险情时,容不得考虑自己的安危。

【救护车里坚守六十多天】

2010年4月14日,正当身患多种严重疾病,准备到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韩慧瑛,还没来得及办理住院手续,玉树却发生了大地震。得知消息,她立 即奔赴灾区。800多公里的高山险路,一路上,她不停地打电话询问并安排州医院的抢险救灾工作,因为车速过快,一路呕吐,司机多次建议停车稍作休息,但心 急如焚的韩院长摆手示意:继续全速前进。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已经变为一片废墟,而救护车就是各族群众生命的希望,也是救治受灾群众的第一线。韩慧瑛一直吃 住在救护车里,救护车空间小,不透气,车窗玻璃打开吧,冷得让人难受,若关闭起来吧,则心里堵的发慌,韩慧瑛就在那个简陋的救护车里一直坚守了六十多天。 震后仅3天,玉树州医院救治伤病员3400多人,转运危重病人400余人。

【积劳成疾献出宝贵生命】

抗震救灾工作量越来越大,因为身体严重透支,韩慧瑛已经力不从心了,可责任感和使命促使她无法下定决心抛下工作去治病。经过医务人员的通力合作, 玉树抗震救灾取得了在高海拔地区死亡率极低、伤残率很低,治愈率、康复率较高的人间奇迹。 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西宁市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转院到北京接受治疗的韩慧瑛接到参会领奖的邀请后兴奋不已,她为玉树州医 院得到如此之高的荣誉而倍感自豪,可这时的韩院长连一步路都走不动了。弥留之际,韩慧瑛的呼吸已经极度困难,她泪如雨下地拉着丈夫索南才仁的手说:“索 南,我真是对不住你了。欠你的情,我只好来世偿还了。”2010年8月23日凌晨5时,在玉树抗震救灾当中积劳成疾的韩慧瑛走完了她48个春秋的生命历 程。

一个被节假日“遗忘”的群体,时时刻刻尽职尽责的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健康。五一劳动节到了,在此向广大医友们诚挚的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心酸又现实的中国医生打油诗

投身医学英勇无畏,身穿白衣貌似高贵,其实生活及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下班不休还要开会,病人投诉照死赔罪,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病人一叫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加班受累,劳动法规通通作废,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身心憔悴暗自流泪,屁大点事反复开会,领导说话回回都对,逢年过节家人难会,分分秒秒不敢离位,迎接检查让人崩溃,接待

论学医男做老公的必要性

导读:医学男,做老公的十一大好处,你值得拥有! 第一, 强大的生存能力。这个世界上的男人大概分为三种,一种天生喜欢探索,一种天生喜欢破坏,还有一种天生喜欢保护,学医男要在各种考试复习夹缝中谋生存、求发展,还要跟你谈笑风生,足以说明我们具备以后面对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能力; 第二,职业习惯。学医男比较会照顾人,比女人更了解女人,姨妈、安全期神马的自然不用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比你还清楚;不跟

Medscape:2014年消化科医生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Medscape网站陆陆续续刊登了25个专科医生的年度生活报告,美国消化科同仁的生活状况如何?一起来看一下吧。 哪些消化科医生超重更严重呢? 2013年来自疾控中心的肥胖报告显示,男女总的肥胖流行率(35%)没有差别。 2013年盖洛普民意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Medscape调查显示,仅7% 的男性消化科医生和 1%的女性消化科医生的BMI ≥

Medscape:2014年骨科医生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Medscape网站陆陆续续刊登了25个专科医生的年度生活报告,美国骨科同仁的生活状况如何?一起来看一下吧。 哪些骨科医生超重更严重呢? 2013年来自疾控中心的肥胖报告显示,男女总的肥胖流行率(35%)没有差别。 2013年盖洛普民意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Medscape调查显示,仅8% 的男性骨科医生和3%的女性骨科医生的BMI ≥ 30 。然而,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接受调

Medscape:2014年度美国内分泌科医生生活状态报告

edscape网站陆陆续续刊登了25个专科医生的年度生活报告,中国的内分泌科医生想知道美国内分泌科医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哪些内分泌医生超重更严重呢? 2013年来自疾控中心的肥胖报告显示,男女总的肥胖流行率(35%)没有差别。 2013年盖洛普民意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Medscape调查显示,13% 的男性内分泌医生和4%的女性内分泌医生的BMI ≥ 30 。 然而,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接受调查

学医是一种病

1 再也不分男女了。遇到会害羞的异性会觉得可笑,有什么呀。 2 握男朋友的手习惯性的摸血管,说这根血管真有弹性。 3 再也不管星期几,完全没周末的概念。因为休息不一定排在周末。 4 上班一句话说 N 遍,下班一句不愿多说,脾气很臭。 5 打针见鲜红的回血,抽血见血大股往外流,只要见血都很有成就感。 6 每天要签很多次自己的名字,越签越龙飞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