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占位,感染OR肿瘤

2019-11-12 不详 影像园

膀胱占位,感染OR肿瘤

【所属科室】

泌尿外科

【基本资料】

男性,77岁

【主诉】

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

【现病史】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肉眼血尿,为全程血尿,伴尿频尿急,伴排尿费力,排尿起始延长,尿线变细、分叉,无腰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

【实验室检查】

尿潜血:++2.0mg/L;尿红细胞:330/ul;红细胞1543.70(0-25);尿白细胞:95/ul;尿蛋白:+300mg/L;尿细菌培养:—;碱性磷酸酶:200U/L(45-125);CPR:20.91(0-5)

【影像图片】





























【讨论问题】诊断?鉴别诊断

【讨论】

评论:膀胱后壁增厚,呈团块状改变,CT呈等密度,周围脂肪间隙不清,病灶MR呈稍长T2信号改变,双侧输尿管可见全程扩张,双侧肾盂肾盏略扩张。双侧腹股沟区见多发淋巴结影。定性是考虑炎性病变还是肿瘤性病变?
 
【病理结果】

肉眼所见:(膀胱占位组织)灰白碎组织一堆,0.4x0.2x0.2cm,全埋

病理诊断:

(膀胱占位)鳞状上皮,渗出及纤维组织中可见低分化癌,部分细胞呈印戒样改变,不能除外转移癌,建议检查其他器官如肠道
 
【病例小结】

膀胱癌从病理组织学上分为移行细胞癌(92%)、鳞状细胞癌(6%~7 %)、腺癌(0.5%~2%)和未分化癌(1%以下)。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0期局限于黏膜层;工期局限于黏膜下层;Ⅱ期局限于浅肌层;Ⅲ期限于膀胱局部和深肌层;Ⅳ期侵犯邻近器官、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膀胱顶部和前壁极少发生。

临床表现:膀胱癌好发于成年男性,40岁以上者占93%。主要为无痛性血尿,多为间歇性出现的全程血尿,血尿量可较大,也可为镜下血尿。另外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有人认为尿频、尿急是由于肿瘤占据膀胱腔致使其容量减少,以及膀胱三角区受刺激所致。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

1.平片:可无阳性发现,如肿瘤坏死可出现钙化,肿瘤侵犯输尿管可引起肾盂大量积水时,肾轮廓扩大。

2.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膀胱双重造影有利于显示小的肿瘤;膀胱癌边缘多不规则,乳头状膀胱癌的表面凹凸不平,基底宽,局部膀胱壁变硬,膀胱变形;浸润型膀胱癌侵犯膀胱壁全层时,膀胱壁变硬、固定、增厚,并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膀胱缩小;肿瘤侵犯输尿管口时,可出现输尿管和肾积水的表现。

3.CT:CT检查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膀胱黏膜与肌壁的改变,因此,CT对于膀胱癌的大小、范围、邻近侵袭、盆壁受累以及远处转移的判断都是十分有用的。在尿液的衬托下可显示局部膀胱壁的增厚及突向膀胱腔内的肿块。一般较小的肿块可呈乳头状,密度多较均匀,轮廓较光整,偶可见蒂。较大的肿块密度可不均,中央可出现坏死液化,边缘不规则,呈菜花状。少数肿块内可见钙化。肿块的CT值多为20~50Hu,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强化不明显,与正常膀胱壁相似,不易确定癌肿侵犯膀胱壁的确切程度。但当癌肿突破膀胱壁向外侵犯时,CT易显示,最先侵犯膀胱壁周围的脂肪组织,致使透亮的脂肪层中出现软组织密度影。进一步侵犯前列腺和精囊时,使膀胱精囊三角区闭塞,前列腺精囊增大变形,再进一步则蔓延到盆壁。对大于10mm的淋巴结可视为有转移。另外,CT还可用于膀胱癌术后随访。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