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2017︱唐闽:肿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

2017-10-13 佚名 国际循环

肿瘤及心血管疾病均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心脏肿瘤合并心律失常使临床诊治变得错综复杂。在本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17),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唐闽教授团队发表《肿瘤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的精彩学术报告,引发了参会专家学者对肿瘤心脏病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深刻思考。

肿瘤及心血管疾病均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心脏肿瘤合并心律失常使临床诊治变得错综复杂。在本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17),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唐闽教授团队发表《肿瘤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的精彩学术报告,引发了参会专家学者对肿瘤心脏病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深刻思考。

心脏肿瘤之概况

心脏肿瘤是指发生在心腔或心肌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变,其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病变本身、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程度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即便是良性肿瘤,也并一定如其他肿瘤般能完全切除。其中,原发心脏肿瘤的发病率为1-30~10万(良性占3/4,恶性占1/4),而心脏转移瘤发病率为原发心脏肿瘤的100~1 000倍,其多源自肺部肿瘤,多累及心包、心肌及心内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颁布的心脏肿瘤分类,可将心脏肿瘤分为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可分为横纹肌瘤、心黏液瘤、乳头状弹性纤维瘤及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可分为血管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骨肉瘤、黏液纤维肉瘤等。

心脏肿瘤通常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可出现血管栓塞(如脑、心、肠系膜、肢体及肺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昏厥、心衰、猝死等)、肿瘤侵犯导致收缩力下降(如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及全身症状(如发热、低蛋白血症、球蛋白升高等)。既往研究显示其引起的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心动过速(VT)较多,其他还有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肿瘤相关心律失常之病例分析

既往研究提示,若能对肿瘤相关心律失常及时行系统正规的外科治疗,临床上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预后,即便后期出现复发情况,通过射频消融或药物治疗均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研究团队在对10例诊断为原发性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介导难治性室性行动过速(室速)的临床病例分析后发现,发作心电图定位与肿瘤浸润心肌定位一致,其中10例患者4例接受肿瘤全切术(均为良性肿瘤),术后VT消失;2例部分肿瘤切除,术后VT仍存在;3例患者曾行电生理检查,其中2例射频消融术治疗,疗效不确定(其中1例行肿瘤切除根治);1例恶性淋巴瘤者住院期间死亡。

对1例诊断为右室流出道脂肪瘤的年轻男性行电生理检查发现单级电图不理想,且出现昏厥前兆,终止手术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术后1个月岁期随访发现异常回声团块消失。

对1例诊断为心室肌纤维瘤导致室速的老年女性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其瘤体分界不清而无法行外科切除,且患者拒绝行心脏形态矫正,后选择行ICD治疗心脏纤维瘤治疗室速,随访显示其预后较好。

目前,关于心脏肿瘤相关性室速的治疗手段的选择(如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手术切除或综合治疗)仍缺乏相关指南及大型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期待未来能出现更多来自真实世界的诊治策略和相关指南。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边诊断边治疗 层层深入“揪出”心律失常病因

患者男性,50岁,发作性心慌、头昏两年,因症状加重入院。考虑其症状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并通过问诊及体格检查明确这一点。后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有右心室可疑病变,考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或“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经紧急抗心律失常和降压处理,病情基本稳定。本病例一边进行治疗一边排除其他可能性,最终确诊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急诊出诊的10个“陷阱”,你掉过几个?

急诊出诊时,我们会碰到很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是良性的窦缓,也可能是“恶性”的三度,不同患者需要不同处理,处理恰当,可使患者迅速得到合理诊治,处理不当,轻者延误诊治,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BMC Med:别嘌醇可降低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有数据显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心律失常相关,比如房颤(HF)。2017年3月,发表在《BMC Med》的一项由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使用美国医疗保险数据的研究,考察了别嘌醇和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相关性。

JACC: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先心病常见的并发症

房性心律失常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JACC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评估先心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和发病年龄趋势的临床研究。本次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了482例伴有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心病患者,年龄为32.0 ± 18.0岁,女性占45.2%。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由有关专家评定。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占所有患者的

这些常见心律失常,病因没那么简单!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科的常见病,目前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规范,效果也越来越好。对于一些心律失常诊治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思考与警惕

预防打鼾记住8个妙招

医学研究表明,轻度的鼾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引起医学界关注的鼾症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氧血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甚大,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儿童鼾症则会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