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并未显著影响临床结果

2020-05-2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疾病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似乎主要来自于宿主因素,如年龄、淋巴细胞减少症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而病毒遗传变异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并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在这种持续的大流行中,公共卫生的关注和对有效的治疗措施强烈需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流行病学、传播性和发病机制。

在此,我国研究人员分析了上海地区326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临床、分子和免疫学资料。

从112个优质样本中收集到的SARS-CoV-2的基因组序列与全球流感数据共享倡议(GISAID)中的序列比对,显示出稳定的演化过程,并提示在武汉市爆发的早期阶段,有两个主要的暴露史不同的病毒序列存在。

尽管如此,它们表现出相似的毒力和临床结果。淋巴细胞减少,尤其是入院时的CD4+和CD8+ T细胞数量的减少,是疾病进展的预测因素。

在治疗期间观察到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的IL-6和IL-8水平较高,并与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相关。

疾病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似乎主要来自于宿主因素,如年龄、淋巴细胞减少症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而病毒遗传变异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原始出处:

Xiaonan Zhang et al. Viral and hos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OVID-19, NATURE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Vir:取得HBV表面抗原变异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陈新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份出版的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   图1 K122I和G145R取代削弱HBsAg的抗原反应性 图2 K122I和G145R取代诱导的抗体应答影响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