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Thorac Oncol:掀起免疫治疗NSCLC继发耐药的神秘面纱

2018-04-08 肿瘤资讯编辑部 肿瘤资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可谓全面开花,但继发耐药研究较少。2018年3月22日JTO在线发表来自耶鲁癌症中心的研究,免疫治疗NSCLC继发耐药特点:进展部位以淋巴结为主,寡进展,局部治疗是处理继发耐药的重要手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可谓全面开花,但继发耐药研究较少。2018年3月22日JTO在线发表来自耶鲁癌症中心的研究,免疫治疗NSCLC继发耐药特点:进展部位以淋巴结为主,寡进展,局部治疗是处理继发耐药的重要手段。

背景

PD-1轴抑制剂可有效治疗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开启了免疫治疗新时代。尽管抗PD-1或PD-L1抑制剂有效时间较化疗延长,但多数患者耐药不可避免。目前对继发耐药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耐药后处理仍知之甚少。

免疫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约20%, PD-L1表达超过50%患者有效率可达45%,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2~25个月,是传统化疗的2~3倍,但仅有小部分患者有效时间超过2年,随访5年无活动性肿瘤患者不足10%。为探索免疫治疗有效NSCLC为什么或如何耐药,本研究分析26例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N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6年2月间,纳入耶鲁癌症中心PD-L1轴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后出现继发耐药的患者。获得性耐药定义为RECIST 1.1或免疫相关疗效评估标准(irRC)评价为PR或CR。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1. 筛选PD-L1轴抑制剂继发耐药患者28例,其中参加临床试验27例, 2例拒绝,最终分析26例(见图1)。单药PD-1轴抑制剂18例,联合CTLA-4抑制剂5例,联合厄洛替尼3例。数据截止至2017年5月1日,中位随访43个月,仍存活17例。RECIST1.1评效PR25例,irRC评效PR1例。疗效持续2年以上患者3例,自免疫治疗开始计算中位OS未达到,3年生存率70%。



图1: 26例免疫治疗继发耐药患者的发展和治疗

中位至继发耐药时间313天(范围104天到1236天),一线治疗(n=9)和挽救性治疗(n=17)中位至继发耐药时间分别为232天和356天(P=0.017)。从继发耐药开始计算中位OS未达到,2年生存率70%(图2)。免疫治疗继发耐药后继续PD-1轴抑制剂治疗14例,中位持续时间452天。



图2:免疫治疗继发耐药后总体和接受局部治疗患者OS曲线

2. 耐药部位  继发耐药进展部位多为淋巴结 20例占70%,仅局限在淋巴结进展11例(42%)。20例淋巴结进展患者其他肿瘤部位维持有效,其中,非淋巴结病灶和其他淋巴结继续有效13例,4例仅其他淋巴结有效,3例仅非淋巴结病灶有效(见图3)。20例患者中15例进展前淋巴结病灶免疫治疗后缩小。仅为一处病灶进展14例(54%):淋巴结进展8例,肾上腺、脑和肺进展各2例。>1处病灶进展12例:2处病灶进展9例,3处病灶进展2例。仅1例出现3处以上病灶进展。



图3:继发耐药后进展部位

3. 继发耐药处理  接受挽救性系统姑息治疗15例,一线化疗5例(均有效),2线及后线化疗2例(1例有效),靶向治疗6例(2例有效、1例疾病稳定210天),其他免疫治疗2例(均为SD)。15例患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2年生存率69%。

继发耐药后没有立即予全身治疗而采取局部治疗15例(见图1),局部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15例患者中位OS未达到(见图2),2年生存率为92%,其中局部治疗后继续PD-1轴抑制剂治疗11例。

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继发耐药后进展部位有限,以淋巴结进展为主,局部处理后继续给予免疫治疗可延长获益时间。

点评

免疫治疗NSCLC有效患者多数情况下继发耐药仍不可避免。需明确耐药患者特点,最佳治疗策略、耐药机制以给予更有效的治疗。该研究最大发现是继发耐药好发于淋巴结,且多局限在有限在一个淋巴结区域,可能原因第一淋巴结为免疫豁免器官,尽管可最大化抗原呈递,但细胞毒作用受限,第二淋巴结微环境优先吸引免疫抑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排斥细胞毒T细胞,促进淋巴结内免疫抑制细胞的进化,第三淋巴结易受到肿瘤免疫抑制信号的干扰。该研究第二个发现是免疫治疗继发耐药寡进展为主,26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3处以上病灶进展。类似于ALK阳性或EGFR突变局部进展,可局部处理后原药治疗。该研究第三个发现是免疫治疗对后续治疗可能有增敏作用。

原始出处:

作者:肿瘤资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9-03-24 feifers
  2. 2018-10-16 yyj062
  3. 2018-04-10 1de5757am08(暂无匿称)

    学习了

    0

  4. 2018-04-09 雅文博武

    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医学知识

    0

相关资讯

J Thorac Oncol:肺癌胸腔积液细胞PD-L1表达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指标吗?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报道在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发现了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根据患者胸腔积液细胞中PD-L1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预测免疫治疗反应尚无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巨噬细胞的PD-L1表达与患者免疫治疗疗效间的关系。

JNCI: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免疫治疗:曙光在前面

目前尚无比较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之间免疫微环境差异的研究。近期,Desmedt等发表了第一项综合分析浸润性小叶癌中免疫细胞成分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且同时与浸润性导管癌进行了比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对该研究进行了述评。

JCO:强强联合:多点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免疫治疗——转移性实体瘤治疗新策略

2018年2月13日,《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一项研究,介绍应用多点位立体定向放射(SBRT)与PD-1抑制剂帕姆单抗联合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一项I期研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

医科院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3月1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通报开展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4篇高质量论文背后的故事

从去年12月至今,4篇有关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先后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

Immunotherapy:单磷酰脂质A辅助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患有花粉过敏患者中的长期影响研究

单磷酰脂质A辅助的超短疗程花粉免疫治疗(MPL)与传统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相比是具有吸引力的。然而,MPL-AIT的长期治疗效果还没有进行评估。最近,有研究人员在对花粉过敏的68名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年龄16.75 ±5.3岁 )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了3个小组,组1为21名对照,组2为19名完成AIT的病人,组3为28名具有AIT治疗和治疗终止的病人。研究发现,与没有AIT治疗的对照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