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tate Cancer P D:前列腺癌诊断后自杀的发生率和风险因子

2018-09-01 AlexYang MedSci原创

是否前列腺癌的诊断在男性中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引起自杀,仍旧存在争议。最近,有研究人员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来调查前列腺癌诊断男性的自杀的发生率和相关的风险因子。研究发现,8个观察性研究总共包括了1281393名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男性,并且包括了842294名匹配的无前列腺癌的男性对照。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第一年,总的增加的自杀相对风险(RR)为2.01(95% CI: 1.52-2.64; P<0

是否前列腺癌的诊断在男性中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引起自杀,仍旧存在争议。最近,有研究人员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来调查前列腺癌诊断男性的自杀的发生率和相关的风险因子。

研究发现,8个观察性研究总共包括了1281393名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男性,并且包括了842294名匹配的无前列腺癌的男性对照。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第一年,总的增加的自杀相对风险(RR)为2.01(95% CI: 1.52-2.64; P<0.001; I2=91.8%),而在诊断后首6个月中更加严重(RR=2.24, 95% CI: 1.77-2.85; P<0.001; I2=61.1%)。更多的是,在年龄75岁及以上的前列腺癌男性患者(RR=1.51, 95% CI: 1.04-2.18; P=0.028; I2=91.5%)和激素治疗的男性患者(RR=1.80, 95% CI: 1.54-2.12; P<0.001; I2=0%)中自杀风险增加。进一步的是,婚姻状况、种族、疾病风险类别和社会经济状况在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自杀风险中是没有相关性的。

最后,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的证据表明了自杀的风险在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男性患者中是增加的,尤其是年量不小于75岁和诊断12个月之内以及激素治疗的男性。因此,健康护理工作者因该警惕这些特殊人群的高风险自杀情况。

原始出处:

Zhenlang Guo, Shu Gan, Yuan Li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uicide after a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Prostate Cancer P D. 14 Aug 201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AlexY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0)
#插入话题
  1. 2018-09-09 xiaotao112411

    学习学习学习

    0

  2. 2018-09-09 xiaotao112411

    学习学习学习

    0

  3. 2018-09-09 xiaotao112411

    学习学习学习

    0

相关资讯

ANN ONCOL: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临床获益有限。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1在几种恶性肿瘤中证明具有疗效。ANN ONCOL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研究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

Oncogene:在前列腺癌细胞中,CXCR4和PI4KIIIα之间的一个新的cross-talk研究

趋化因子信号调控细胞迁移和肿瘤的转移。CXCL12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并且它的受体CXCR4是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GPCR),均是前列腺癌(PC)骨转移中的关键调控子。在PC细胞中,雄激素能够激活CXCR4基因的表达和脂质筏上的受体信号,从而诱导蛋白酶的表达和癌细胞的侵入。为了鉴定新的支持侵入/转移的脂质筏相关的CXCR4调控因子,研究人员对脂质筏进行了基于SILAC的定量蛋白组分析,材料

前列腺癌筛查对总死亡率没有改变?国人要不要做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兼具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特点,用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筛查该如何进行,成为近年来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Oncogene:miR-96和RARγ信号途径能够调控雄激素信号和前列腺癌恶化

在前列腺癌(PCa)中,视黄酸受体γ(NR1B3/RARG编码RARγ)的表达通常是减少的。因此,有研究人员探究了RARγ表达减少后的细胞学和基因调控结果,并且确定了RARγ调控机制。在非恶性(RWPE-1和HPr1-AR)和恶性(LNCaP)前列腺模型中,RARG shRNA方法能够减少RARγ水平;且RARγ水平的减少,而不是添加外源维甲酸,能够对前列腺细胞的存活和基因的表达产生最大的影响。C

Urol J: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73基因多样性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慢性炎症是前列腺癌病因学的一个重要因子。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炎症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最近,有研究人员调查了MIF-173G/C多样性与前列腺癌发生和生物学行为之间潜在相关性。研究人员在128名前列腺癌受试者和135名对照中利用PCR-RELP技术对MIF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MIF-173*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前列腺癌患者(19.5%)中要比健康对照个体(10%)显著更高

Urol Oncol:前列腺癌致瘤过程中,类转酮醇酶1(TKTL1)的表达改变

前列腺癌(CaP)是老年男性中常见的非上皮癌症。由于前列腺癌的异质性和临床结果和治疗响应的高度可变性,泌尿学家对该疾病的控制仍旧是一个挑战。最近,有研究人员评估了类转酮醇酶1(TKTL1)在良性前列腺组织、瘤旁组织和CaP(疾病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并评估了与临床病理发现的关系,从而检测TKTL1的表达是否与CaP致瘤过程相关。研究总共包括了100个组织样本。研究发下,TKTL1蛋白的表达模式在良性